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殯葬禮俗趨簡化 環保多元葬禮新選擇

客家電視台/ 2015.03.31 00:00
【陳沿佐 林敬祐 苗栗】

傳統殯葬禮俗隆重但過程繁複,現代殯葬禮俗則是大幅簡化,甚至捨棄傳統,變得快速而且多元,同時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像是新興的海葬以及樹葬等環保多元葬禮,也漸漸被採用,雖然如此卻也曾傳出,家屬在舉行海葬過後,因為每逢清明時節無墓可掃而後悔的案例,學者認為主管機關在推行現代喪葬禮俗時,更應該考慮到,如何能讓家屬對先人表達追思。

每年農曆2月初2,數千位湖口張家族人都會準備三牲素果,從全台各地回到故鄉掃墓,感念先人的恩澤。

張六和家族族長 張福普(104.03.21):「我們有設祖訓來說,要讓後代子孫知道,當時祖先來台灣的辛苦,還有勉勵後代子孫,大家同心協力團結。」

不過許多老一輩也發現,已經越來越難看到,大家遵循傳統的古禮祭祖,近幾年來,台灣的殯葬儀式,已經產生巨大變化,但其實改變的可不只是掃墓而已。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講師 鄧明宇:「像這個葬法的部分,以前專門是土葬,現在改成火葬,也有灑葬也有植存,也有海葬,所以葬的方式也很多。」

我們灑葬是我們,把它規畫在這個圓環裡面,區塊裡面,我們灑葬是,灑葬是它只是說,把這底層的泥土,稍微不是不用挖得很深,稍微撥開來撒在上面,然後再泥土把它覆蓋上去這樣,因為你沒有再覆蓋上去,一撒馬上風大就飛走了。

現代人注重個人需求,喪葬形式也不再一成不變,也讓大家的身後大事,有了更多選擇,竹南鎮從10年前,就開始推行灑葬 樹花葬,或壁葬等多元葬法,也是苗栗目前唯一,推行環保葬的鄉鎮。

竹南鎮公所殯葬管理所所長 林宏仁:「環保葬的優勢就是,它也可以用一小塊區域的土地,它可以循環使用,納骨堂喔,納骨堂就沒辦法循環使用,納骨堂它就是一個建築物,一個廂體在那邊,它沒辦法重複利用,有效的重複利用墓地的資源。」

土地能夠循環重複利用,大幅減少建築成本,是近年內政部大力推行環保葬的主因,但學者卻認為,要改變民眾的觀念,還需相關的配套措施配合,政府得再加把勁。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講師 李華寶:「我們的學生,參加北北桃的聯合海葬,這樣的一個活動,那可是他們反映到的就是說,第二年他們就覺得說,他們沒有,感覺往生者好像已經走了,但是第二年、第三年,他們就好像沒有一個東西能夠再繼續追思。」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講師 鄧明宇:「所以我覺得環保葬這個設計,它的船隻根本就舊有的漁船,就隨便拿來用,其實應該去設計適合海葬的船,那個船隻要設計過,它的儀式可能也不一樣,包括有的人海葬結束,他要是想他的父母,他要去哪裡拜?」

不立碑不設墳,不留下姓名,是許多選擇環保葬的民眾,追求的「來去無牽掛」,但許多亡者家屬,還是無法放下對家人的思念,內政部民政司的網站上,就有一個「線上追思」網頁,讓只能遙思先人的家屬們,心理有所寄託。

仁德醫專生命關懷事業科講師 王慧芬:「很多時候,我們要保存的是一種,情感的流動,跟一種文化他的精神,我對親人的懷念,也許透過儀式,也許透過某一種書寫的方式,可是他達到的目的就是說,我就是對我的家人、親人,已經走開的親人,達到自我有一種安慰,或是撫慰,我也達到來盡我一個心意,來懷念他。」

近年殯葬禮俗,已經大有講求,便利省時的趨勢,對傳統文化帶來巨大衝擊,許多現代化的做法,不少人可能都還無法接受,但就學者觀點,面對人生的終點站,只要能讓生死兩安,其實就是最好的方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