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9支舞碼穿越古今 「伊那」再現西拉雅文化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5.03.24 00:00
西拉雅族近年發起正名運動,要求官方承認其原住民身分,相關文化田野調查也逐漸揭開該族的神秘面紗。在台南深耕多年的藝姿舞集就花了8年時間進行田野調查,在現代藝術元素中融入傳統歌謠、祭典、狩獵元素,以9支舞碼串連成「Ina伊那」舞作,希望讓外界認識西拉雅族的文化面貌。

藝姿舞集團長郭玲娟表示,「Ina伊那」舞作最初發想源頭來自於她看到19世紀攝影家留下的一張母親抱著小孩的紀實照片,西拉雅族母親在照片中呈現的堅毅眼神令她難忘,因此展開西拉雅族文化的探索之旅。

郭玲娟指出,西拉雅是南部平埔族中最大的一支民族,屬於母系社會,「Ina伊那」就是「母親」的意思。這部舞作從「母親」這支舞碼開始,由詮釋「Ina伊那」的舞者吟唱西拉雅族傳統歌謠,依序舞出「莿桐花下的新年」、「祭如在」、「風中的西拉雅」、「牽手」、「焚獵」、「凱旋」,訴說西拉雅族夜祭祖靈、男女互訴情衷與狩獵文化,最後再以「母親」一舞聲聲呼喚,象徵族人追溯自己文化的根源。

郭玲娟表示,台灣的原住民族相當多,但仍有許多民族隱沒其中,他們希望透過「Ina伊那」舞作,用當代眼光重新詮釋民族舞蹈,減去繁複,讓外界對西拉雅族有更多認識。郭玲娟說:『(原音)就是所有作品當中它傳遞的就是主要他的文化部分、他的生活,還有比如他的勞動、他去捕獵,或是他的生活當中情感的部分,都是他們過往真正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就是想這樣子讓大家了解說,台灣的族群其實還有一些是隱沒在當時漢人的社會裡面。』

郭玲娟說,由於西拉雅族沒有既定的語彙,如何讓現代舞蹈表演符合民族的面貌是一大挑戰,舞團花了將近2年的時間才創作完成。

「Ina伊那」將於4月10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經典再現,4月25日於台南蕭壠社北頭洋文化園區推出戶外劇場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