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認知不足!台灣恐近71萬年輕人有大腸瘜肉

欣傳媒/ 2015.03.17 00:00
楊晴雯

大腸瘜肉就是等於大腸癌?血便是大腸癌唯一徵兆?只有老年人才會有大腸瘜肉?以上答案皆非,您答對了嗎?台灣癌症基金會公佈大腸癌最新調查,針對22歲到49歲的年輕族群,進行「大腸癌與大腸瘜肉認知」,結果顯示竟有8成認知錯誤。其中受訪民眾有6.8%患有瘜肉,以此比例推算,台灣可能將近有71萬年輕人恐有瘜肉。

大腸癌已經連續6年高居台灣人十大癌症之冠,約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癌。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專門委員賈淑麗指出,103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的50歲至75歲民眾,共有125萬人,檢驗結果為陽性者,2人中就有一位有大腸瘜肉,22個人裡就有一位罹患大腸癌,數字驚人。

然而,大腸癌並非中、老年人專利!台灣癌症基金會根據近20年來資料分析,20歲至49歲年齡層男、女性大腸癌發生率,約成長1.7倍,顯示腸癌年輕化並有明顯增加趨勢。

為了解年輕族群對於大腸癌與大腸瘜肉的認知概況,該會再針對1,102位22歲到49歲台灣民眾進行調查,結果數據分析中發現,受訪者普遍存在五大腸癌危機,第一、瘜肉認知低,有八成聽過大腸瘜肉,但多數認知錯誤,有人認為老年人才會長瘜肉,血便是唯一辨別大腸癌的徵兆,這些都是錯誤觀念;第二、年輕篩檢率低,有76.9%沒有做過糞便潛血檢查;第三、規律運動低,77.4%民眾運動量不足,未達333標準;第四、外食蔬果低,幾乎天天外食,超過70%未達每日蔬果攝取標準;第五、腸道健康低,近三成年輕人有便祕或腹瀉問題,腸道無淨空可能使得壞菌增生,容易讓腸道吸收毒素機率提高。

下一頁:血便非唯一腸癌徵兆

血便非唯一腸癌前兆

該會執行長暨萬芳醫學中心醫師賴基銘表示,該份調查中有6.8%民眾表示本身患有瘜肉,以該比例推估,台灣恐有將近71萬年輕人壟罩在瘜肉陰影下,但是卻有八成受訪者對於血便才有高度警覺是腸癌前兆,對其他症狀認知普遍偏低。他強調,要肉眼看出血便,需腫瘤接近肛門口且多量出血,事實上,大腸癌出血多與糞便混合,不易肉眼看出,需要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來。

賴基銘表示,大腸癌前身是瘜肉,瘜肉要經過漫長的演變而來,只要及早發現瘜肉,就可以避免癌前病變,遠離大腸癌上身。由於大腸癌與瘜肉的預防,已經不分年齡和有無家族史,他建議,50歲以下的民眾應提早進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習慣,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心跳達130下;並記得多吃蔬果、少吃紅肉以及高熱量和高動物性脂肪食物的攝取;再來提高排便順暢度,可藉由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

該會營養師賴怡君補充說明,蔬果攝取標準最好依照蔬果彩虹579原則,也就是以彩虹原則攝取多種類的蔬菜水果。小孩、成年女性和男性每日蔬果攝取量分別為5份、7份、9份。

為使防治工作廣為台灣民眾響應,該會舉辦「2015年腸胃健康日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除了獎質高達百萬的三重獎勵活動與早鳥活動外,更從四月十二日起於全台灣六縣市展開免費的「腸胃健康日巡迴講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