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講座筆記:林貓王的獨立音樂入門

欣傳媒/ 2015.03.16 00:00
阿哼

認識獨立音樂的門路?

經常以各種主題之夜在「聽吧」放歌的林貓王,對於聽音樂有無限神往的熱情。他編過音樂雜誌,當過音樂獎評審,長期耕耘音樂書寫,部落格名稱就是一句告白:「音樂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而「獨立音樂」是他的最愛,其中又以搖滾與民謠這兩樣為最大宗,於是他的簡報第一頁便貼出了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那是一支在六零年代末,就開始用兩個和弦寫歌,且不斷打破歌曲既有框架的搖滾樂隊。

地下絲絨在當時幾乎沒人聽,如果你活在那個時代還懂得欣賞,恐怕會得到旁人坦白不解的評語如「聽不懂,不好聽」,或著手指一伸怪到主人身上:「你聽的好奇怪。」獨立音樂總有這種小眾品味的表徵,獨立音樂聽眾也常常像異類般存在,可時至今日它早已無所不在。

貓王首先介紹好多部近期電影的原聲帶,篩出獨立音樂的身影佐證,譬如《年少時代》,除了有男孩12年的變化,選曲也反映了12年的搖滾樂類型流變;《暮光之城》電影雖然很瞎,卻有著近年來最正點的原聲帶!《雲端情人》、《白日夢冒險王》、《飢餓遊戲》(貓王表示:《分歧者》跟《飢餓遊戲》不是同一部片嗎?)......等等亦然。「也許透過電影接觸獨立音樂是很棒的入門。」就像他自己,也是因為《香草天空》知道了Red House Painters以及名廠牌4AD,因為《愛情,不用翻譯》而貼近瞪鞋(Shoegazing)。當貓王提到《戀夏五百日》,台下某位年輕聽眾立刻與朋友對視而笑,悄聲說了史密斯(The Smiths)。

此外,隨著傳統唱片工業的崩解重組,網路興起,貓王亦提出數據,證明獨立廠牌已經佔了葛萊美獎入圍名單的五成;告示牌冠軍也看的見電台頭(Radiohead)、吸血鬼周末(Vampire Weekend)、拱廊之火(Arcade Fire)等獨立樂團的名字。「獨立」本身早就是廣為人知的流行用語。

而廠牌大小和音樂產出也未必有一體的關係。1976簽約Sony,並沒有讓人覺得他們不是獨立樂團;很會拍MV的OK Go,在為了自己的音樂綠影帶使用權而自立門戶之前,也是EMI旗下的藝人;泰勒斯是獨立廠牌Big Machine Records製作的;如今的流行天后女神卡卡,剛出來時也是樂評人認為的獨立音樂女角。

由此可見,「獨立音樂」並非由發行廠牌的性質決定,並非由人氣高低決定,排行榜的銷售數字亦無法說明,而聲音,有時候它甚至比流行樂還要精緻。最終區分的依據只剩下一種虛無縹緲卻又實實在在的「精神」。關於這精神,貓王以Thurston Moore在九零年代初,為對抗油漬搖滾浪潮的宣告:「當青年文化被大企業掌控之時,我們有什麼退路?摧毀資本控制的方法就是摧毀唱片公司。」為代表,邀我們到獨立的源頭,好搞懂現在這團亂是怎麼一回事。

而歷史的座標,也許就藏在樂種字根的排列組合之中:Pop、Rock、Folk、Punk、Indie、Noise、Psych/Psychedelic......;Core、Wave、Post、New/Nu.....。短短的講座難以一次說清,只能草草地一首一首聽。

(下三頁為歌單與曲風簡介)

從前龐克到油漬搖滾

1. Proto Punk

對貓王來說,「獨立音樂」的搖滾面貌,該從地下絲絨和安迪‧沃荷合作的那張大香蕉專輯《地下絲絨與妮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說起。他們和丑角合唱團(The Stooges)、羅西音樂(Roxy Music)一同奠定了七零年代中,龐克音樂的聲音基底。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 Sunday Morning

2. Punk

到了七零年代,毛邊音色的吉他和更兇猛的政治意識結合,闖出了衝擊(The Clash)、性手槍(Sex Pistols)這樣的龐克組合。台灣則有滅火器、透明雜誌與趙一豪和Double X這樣的代表。

▲The Clash - London Calling

3. Post Punk

七零年代末,快樂分隊(Joy Division)結合詩意歌詞跟德國酸泡菜搖滾(Krautrock)的元素,創造一種新的龐克樂風。

▲Joy Division -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4. Indie Pop / C86 

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通稱,英國《NME》音樂雜誌於八零年代發行的《C86》卡帶,掀起了這股運動。Jangle的吉他音色與悅耳旋律是它的特色,從龐克的硬軟了下來。

▲Primal Scream - Velocity Girl

5. Shoegaze 

因為腳下一堆效果器而必須低頭演奏,很像在瞪自己鞋子而得名。扭曲的音牆聲響是它的特徵。貓王說他朋友聽了怨說耳朵好癢。

▲My Bloody Valentine - Sometimes

6. Noise Pop 

雖然有噪音,卻還是悅耳的。

▲Best Coast - When I'm With You

7. Noise Rock 

吵是必要,最好從瞪鞋的癢升級成痛。

▲Sonic Youth - Sliver Rocket

8. Dream Pop 

「那個雲阿,那個霧阿」般的音牆,加上如許茹芸般的氣音人聲。4AD早期的代表曲風。華人代表是王菲,因為她和孿生卡度(Cocteau Twins)合作過。

▲Cocteau Twins - Heaven or Las Vegas

9. College Rock 

在美國校園電台放久,就變成了一種曲風。

▲R.E.M -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10. Grunge 

龐克與金屬樂的總和,加上失意頹喪的歌詞。由Sub Pop廠牌在西雅圖推起。

▲Nirvana -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從另類搖滾到獨立民謠

11. Alternative Rock 

校園搖滾的延續。

▲Pixies - Here Comes Your Man

12. Neo-Psychedelia 

復興六零年代的迷幻樂,隨科技進步增添了電子元素。

▲The Flaming Lips - 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 Pt.1

13. Space Rock 

迷幻,還加上太空音效。

▲Spiritualized - Ladies & Gentlema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

14. Lo-fi 

用四軌或八軌錄音機,刻意錄成粗糙聲音的曲風。「爛」是低傳真的過關標準。

▲Pavement - Elevate Me Later

15. Slowcore / SadCore 

緩飆與感傷,緩慢的拍子,難過的歌詞,平常聽很無聊,心情不好聽會很想死。

▲Red House Painters - Katy Song

16. Post-Rock 

還用介紹?隨便點首魔怪(Mogwai)聽!

17. Britpop 

向美國的校園搖滾宣戰,喚回披頭時代的光芒。

▲Pulp - Common People

18. Post Britpop 

雖然加了個後,實際上跟英式搖滾一模一樣。隨便點首酷玩(Coldplay)聽!

19. Indie Pop / Twee pop 

Twee的意思是自作多情,台譯:花草系。比早期的Indie Pop還要更軟。

▲Belle & Sebastian - We Rule the School

20. Indie Folk 

民謠為底,但鋪了很多料,歌詞當然也要很文青。台灣代表即張懸。

▲Bon Iver - Holocene

從獨立搖滾到跳舞龐克

21. Indie Rock 

只是一種通稱,內含噪音、迷幻等各路風格。

▲Yo La Tengo - Sugarcube

22. Post Punk Revival 

向七零年代末,八零年代初的後龐前輩致意,鼓點特別澎湃。

▲The Strokes - You Only Live Once

23. Garage Rock 

當代車庫搖滾。

▲The Cribs - Men's Need

24. Synth Pop / Electro Pop 

電子鼓機發明之後,搖滾樂不再是吉他、貝斯、鼓的專擅天下。

▲Electric Youth - A Real Hero

25. Indietronica 

有獨立搖滾與電子的總和。

▲The Postal Service - We Will Became Silhouettes

26. Indie Electro / Indie Dance 

除了電子,拍子還要能跳舞。

▲Justice - D.A.N.C.E

27. Dance Punk

一如其名,能跳舞的龐克樂。

▲LCD Soundsystem - Drunk Girl(抄地下絲絨的〈White Light/White Heat〉)

事實上,獨立音樂包含的不止這幾種樂風,除了貓王擅長的搖滾跟民謠,還有其他類型的音樂等著大家開發。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