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頭暈、愛睏 及早就醫可改善缺鐵性貧血症狀

台灣好新聞/ 2015.01.29 00:00
記者黃芳祿/台南報導

麻豆新樓醫院血液腫瘤科黃盈慈醫師指出,缺鐵性貧血是台灣人小血球性貧血中最常見的原因,另一常見的是地中海型貧血。造成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鐵質的吸收不足或血液的流失過快。

例如接受過胃切除的病人,腸胃道像胃潰瘍、痔瘡、乃至於腫瘤的慢性出血,女性病人則常因為月經週期及經血量過多而慢性失血。診斷方面,除了詳細問診及理學檢查,抽血做全套血液分析,鐵蛋白、鐵及總鐵結合量檢查,另位糞便潛血反應的化驗也是很重要的。

黃醫師就門診時發現的「缺鐵性貧血」典型例子。林小姐,42歲,家庭主婦,過去身體一直很健康,沒有什麼慢性疾病,最近一年變得稍微活動就會胸喘、心悸,常常覺得頭暈,容易疲倦愛睏。

林小姐本來不去理會它,但最近幾個星期來症狀越來越厲害,她開始擔心是不是心臟有問題,因此來到心臟科門診。沒想到胸部X光、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檢查一切正常,抽血卻意外發現血色素(Hb)只有7.2 g/dL (正常12-16),平均血球容積(MCV) 68.3 fl (正常80-99),立刻轉介到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鐵蛋白(ferritin)只有6.2 mg/ml (正常11-306.8)。

經醫師仔細詢問,她並沒有黑便或血尿的情形,不過平時月經血量多且歷時長,有時甚至會有大量血塊得吃止血藥。醫師黃盈慈開予口服鐵劑每天一顆補充,服藥過程有時會有便秘的狀況,但透過飲食調整即能改善。一兩個月後,林小姐活動容易胸喘、心悸,以及常常頭暈、倦怠的症狀,明顯改善,追蹤血色素也逐漸恢復正常12 g/dL以上。

黃醫師又說,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如果是慢性出血的病人,首先須找到出血的原因並設法處理,接著是加強鐵質的攝取。在食補方面,綠色蔬菜、紅肉、肝臟、貝類、蘋果、葡萄等,都是含鐵質豐富的食物。另外要避免喝茶及咖啡,因為這兩者會妨礙鐵質的吸收。

除了飲食補充鐵質外,藥物方面為口服或針劑的鐵劑,如果病人沒有接受過腹部手術,或是其他腸胃道無法吸收鐵質的問題,黃醫師指出她會優先建議口服鐵劑。

有些人服用口服鐵劑會有些許噁心、便秘、或腸胃不適,有的經飲食調整就能改善,有的則需搭配胃腸藥或軟便藥。如果口服鐵劑吸收效果不好,抑或副作用無法承受,則考慮針劑,不過一直打針其時有點辛苦,另外可能會有過敏風險。

黃醫師最後再次強調,國人常忽略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及其背後成因,而延誤就醫。了解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和治療,如果有類似症狀,應及時就醫,才不致耽誤健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