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頸椎韌帶鈣化壓迫神經 切除椎弓保彈性好輕鬆

大成報/ 2015.01.12 00:00
【大成報/記者張世昌&曹惟甯/台中報導】從事工地粗活多年的黃姓婦人,今年初四肢無力愈來愈明顯,簡單拿個盤子也摔破,就醫檢查發現是頸椎韌帶鈣化,造成頸椎神經的壓迫,不處理會愈來愈僵硬。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伯仁主任說,「頸椎後?韌帶鈣化」為先天疾病,嚴重時症狀類似中風癱瘓,以「後位」手術切除椎弓,讓脊髓神經保有彈性空間,術後恢復良好,黃婦說「輕鬆多了」。

黃婦年63歲,早年從事工地粗重的工作,她說,自己年輕時是急性子,體力好、走路很快,今年開始卻四肢麻木、僵硬,愈來愈無力,連煮飯拿個盤子都會掉在地上。家人一直以為是她早年工作姿勢不正確累積下來的運動傷害,想說多休息就好,健檢才發現是頸椎神經被壓到,術後住院十天,手就不會緊緊了,也輕鬆多了。

黃伯仁主任指出,黃婦罹患的「頸椎後?韌帶鈣化」是先天的體質疾病,通常從青春期起發展,多半到中年才出現症狀,疾病機轉尚不清楚,也沒有預防的辦法。

全世界統計顯示,日本發生率最高,百分之一到四,歐美國家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臺灣發生率不算高,約為百分之一。黃伯仁臨床觀察指出,跟工作受傷、退化無關,輕微的症狀包括:頸部僵硬疼痛,雙手或四肢麻木,還可以吃藥、復健保守治療,如果惡化到四肢無力,不治療會出現類似中風癱瘓症狀,拖得太晚將影響預後,就必須手術治療。

他指出,黃婦頸椎三四五節骨頭已被鈣化韌帶壓迫,以致於出現麻木無力的狀況,黃主任表示,這類手術的難度在於「後?韌帶鈣化本身會變得像石頭一樣,在前位手術時,要完全的清除鈣化的韌帶很困難,也會有較大的風險產生神經損傷」。

他從文獻報導與經驗上分析,選擇從「後位」進行的椎弓切除減壓手術,跟「前位」進行的椎間盤與減壓手術相較,後位手術風險較低,拿掉椎弓,神經可以往後伸展,保有彈性的空間,也可達到同樣改善症狀的效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