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北市開始百日維新!【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4.12.27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臺大醫院名醫柯文哲醫師已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就任台北市長,就任伊始就把他在台大醫院急診室「快狠準」的高效率搬到台北市政府;最精彩的是交接典禮還未開始、一群工程人員已在忠孝西路火車站前開始拆除馬英九在市長任內留下的「馬糞碑」-浪費將近四千萬公帑建造毫無用處還會妨礙交通的公車專用道分隔島,劍及履及的實踐競選諾言;上任次日早上七時即在市長室召開核心幕僚會議,讓一群一級首長戲稱自己是「一級受難者」;柯市長「上工」兩日已使市府開始展現改頭換面的新氣份,整個市府團隊都繃緊神經準備全力為台北市民服務(不過柯市長一再強調今後市府團隊甭再為政治服務也甭再為政黨服務、只要為台北市民服務),讓市民朋友耳目一新、新人新政新氣象,老城老市大翻新。

柯市長說他的施政理念主軸是「百日維新、四年躍進、五十年未來」、他盼望上任一百天內全力全面翻新台北新氣象。他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他要推動「公義社會、文化城市、健康安全、關懷分享、社區營造、公開透明」六大願景;柯市長這六大願景是吾人時常不厭其煩極力倡言呼籲之社會文化工作,吾人非常高興柯市長有此抱負與願景來為台北市之庶民努力不懈,證明吾人今年撰寫十數篇支持柯市長之文章沒有白寫、全國的公民社會運動支持柯文哲都是正確的;吾人還希望柯市長再多注意「平民經濟」(也就是庶民經濟)之發展和強力推動「終身學習」;只有庶民經濟發展起來則公義社會就已達成一大半;只有終身學習不斷的推動,則文化城市與市民身心健康和關懷分享才有實踐之棧板;只要柯市長努力實踐這八大願景則必然八方來儀、萬民歸心,「百日維新、四年躍進、五十年未來」前景光明;抓住原則理念、朝此目標前進,就像1978年鄧小平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一樣,一掃台北市發霉的陰霾、翻轉台北市就指日可待了。

台北市要改革改造的地方還很多,柯市長上任兩天已將台北車站前的忠孝西路之「馬糞碑」夷為平路,但馬英九和郝龍斌兩位外省權貴子弟在台北市胡作非為十六年,留下許多讓人難過之惡政,最明顯的是「美河市」、「雙子星大樓」「大巨蛋」「京站」「花博」「新生高架橋」「貓空纜車」「北投空中纜車」等八大弊案可能要成立一個專案小組和檢方通力合作好好調查一下,讓這些市政之惡水落石出。

馬郝兩位外省權貴子弟留下一大堆弊案外還有更多的扯爛汙,前述的忠孝西路「馬糞碑」外像建成圓環改建也是一大問題,毫無台灣文化意識的馬英九將深具台灣文化意涵的「建成圓環」滅掉,再亂搞出一座極奇怪狀的建物,結果十幾年過去了,消滅建成圓環對台灣人所造成的情感傷害比忠孝西路的馬糞碑還大上好幾倍,柯市長一定要重新振興台灣文化精神,要恢復原狀恐怕很困難、不如將建成圓環以客家土樓之圓形造型呈現,將來內部就專門展售客家文物和客家美食等作為客家產業之發展中心,讓建成圓環與附近之迪化街台灣文化建物連成一氣,作為台灣文化街市展場與賣場,用資吸引國內外觀光客。

柯市長要推「公義社會」則有兩件事一定要盡速優先處理,第一是二二八和平公園內「一閣四亭」之連雅堂銅像應該移除,以連雅堂在台灣歷史之地位與貢獻根本不配與鄭成功、劉銘傳、丘逢甲等並列供奉於市立公園內受人憑弔,這是當年內政部長連震東假公濟私、以私害公之惡作劇,新市府應以予矯正,若柯文哲市長目前不方便施此政策,可請市議會通過決議再交由市政府執行,哪位市議員不支持此社會公義的就將其大名公佈讓全體市民檢驗。第二是殺人魔王蔣介石也不配享有國家級之紀念堂祀,台灣人民興建殺人魔王蔣介石之紀念堂只會讓世人瞧不起,以為台灣人民都是好戰嗜殺之徒,都是沒有是非沒有公義之人,柯市長既然要以黑白取代藍綠,就應和教育部研究取消蔣介石之紀念堂來彰顯社會公義與黑白政策之價值;以前郝龍斌和李永萍兩位外省權貴子弟將興建不及三十年的中正紀念堂列為「市定臨時古蹟」,這是非常胡作非為之政策、是深藍心理作祟、是嚴重黑白不分、是顛倒是非的,這部份應受到具有公義性格之台灣人民之譴責、殊難原諒;柯市長若不作此轉型正義之事亦不能原諒。

其他要讓台北市耳目一新的還很多,僅再簡單條列兩項,第一是機長捷運將在2015年底通車,而且將可在台北車站寄掛行李,松山機場應研究改造改做其他對市政最有益之用途。第二好好改造「台北市立大學」,讓臺北市立大學像紐約市立大學和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一樣發展成世界一流的大學,全台灣只有台北市的財力有本錢和紐約市、香港特區政府較一長短;柯市長最好在內湖南港找一塊百公頃左右土地供台北市立大學做長期發展之用,現在博愛特區內的校地就改為市立大學的研究院,只要台北市立大學辦成香港大學或紐約市立大學,台北市的國際地位就可大大提升到國際一流水準,台北人的成就感與光榮感就可大大提高了。【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