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博愛營區公共藝術 完美揉合「人文」與「國防」

軍聞社/ 2014.12.27 00:00

(軍聞社記者李一豪臺北27日電)甫落成的國防部「博愛營區」,是國防指揮中心樞紐,營區內設施結合科技管控、歷史傳承、人文藝術、公共空間等設計,尤其多項揉合軍事與現代藝術的公共造景,大幅提升營區文藝氣息與質感,形成特有的風格及建築文化。

 「博愛營區」公共藝術是以「藝氣越山河,國防啟新象」為設計主題,象徵隨著時代變遷,「國防安全」的觀點及意義也隨之融合演進,在「武器系統建構」或「軍事戰爭對抗」外,呈現另一種全新的觀點與價值,不僅提升周邊地區整體藝文風貌,也是國防事務開展新局的具體表徵。

 目前「博愛營區」公共藝術設置可區分「國家及國軍形象」、「大直特區及國防部意象」、「巡迴展示型公共藝術」、「文化個性及社區聯繫」、「大直特區及通北社區入口意象」等,分別以「氣壯山河」、「頂天立地」、「協調合作」、「軍人武德」、「精誠團結」、「必勝信念」、「保國衛民」、「豪氣干雲」、「袍澤情深」、「光輝歷史記憶長河」及「大直新象」做為主題。

 在主建物部分,一踏入國防部大樓主大廳,映入眼簾的便是由藝術家黃裕智設計,名為「迎曦」的公共藝術設計,展翅的飛鳥運用銅線編織而成,配合流暢的線條造型,讓作品具有穿透的輕盈感,象徵國軍如大鵬展翅並騰空翱翔在天際,迎向燦爛未來。

 此外,「方圓之間,謀定後動」是由名家陳浚豪、余承堯共同創作,融合書法與雕塑的特殊手法令人驚艷,該作品是以抄寫杜甫憂國憂民之作「秋興八首」為骨幹,藉由獨特的蚊釘創作手法呈現,一氣呵成,流利暢快,連結唐詩、現代書法、裝置藝術等3種表現手法,與國防部的基地特性相得益彰,展現深厚雋永的人文素養,是一組「軍事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對話的作品。

 在主建物周邊,設於中庭、由林建榮老師創作的「莒光樂園」,以行道燈樹、燈泡人的作品為設計主軸,把軍事意象轉化為親切、有趣的公共設施,2座燈樹可明顯看出是以「人」字作為創作基礎,層層堆疊成一株帶來光明的燈樹,在盤旋而上的枝椏燈光中,象徵國運和軍力蒸蒸日上,人民在此安居樂業的穩定感。

 至於大樓東西側小中庭的「步步為營」與「扭轉乾坤」作品,分別以東方的象棋與西方的西洋棋為創作元素,呈現深藏於棋局中的周密思慮與謀略,以及解決難關、突破向前的決心;特別的是,這兩件棋盤藝術傑作,不只具備展示功能,還兼具實用性,可將棋子轉換成為座椅或植栽設置在庭院中,讓整體景觀更有豐富性和趣味性。

 國防部博愛營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公共藝術,結合國軍現代化、資訊化、網路化及自動化的發展概念,有如畫龍點睛一般,具體呈現「固若磐石」的武力象徵,更叮嚀平日忙於公務的官兵們,秉持「保國衛民」的堅定職志,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