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同為台灣之光 精英獎傾向鼓勵國手

自由時報/ 2014.12.11 00:00
今年精英獎入圍名單出爐,但焦點似乎都放在仁川亞運,不少在其他世界級賽事有突破性表現的選手成為遺珠之憾,或許可以「特別獎」彌補。

從LPGA轉戰日巡賽的盧曉晴,今年大放異采,她先拿下休閒信託高球賽后冠,又連奪日本女子公開賽及日巡年終賽兩場日巡四大賽冠軍,成為史上首位年度獎金躋身「億圓娘」的台灣女將。

撞球雖非亞、奧運項目,仍是世運會競賽種類,周婕妤今年安麗盃擊敗現任球后凱莉.費雪,第三度在這項世界大賽封后,奪冠次數獨居史上第二,但和去年摘下世運會金牌一樣,依然未獲青睞。

今年世界團體桌球錦標賽,由莊智淵、陳建安、江宏傑和黃聖盛組成的台灣隊,在8強賽逆轉擊敗「天下第一削」朱世赫領軍的南韓,實現國內球迷「好想贏南韓」的渴望,最後雖在四強賽敗給中國獲銅牌,仍締造台灣史上最佳成績,可惜未能入圍最佳運動團隊。

被譽為國球的棒球,旅外球員也不乏好表現,2012年曾獲精英獎特別獎的陳偉殷,今年更上層樓,在金鶯隊投出大聯盟生涯最佳的16勝,榮登亞洲勝投王;去年因經典賽表現出色抱走最佳男運動員的陽岱鋼,今年打擊率2成93、85分打點、25轟都創生涯最佳,並連續3年拿下洋聯金手套獎,也未能上榜。

事實上精英獎要鼓勵參與國際賽選手,還是職業選手一併考量,一直有激烈爭辯,因職業選手多為個人薪資及成就奮戰,並未代表國家出賽,而國際賽常是一些沒有職業化的冷門運動,像亞、奧運都4年才一次,因此近年精英獎傾向鼓勵平時默默備戰為國爭戰的選手,難免有遺珠。(記者許明禮)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