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書劍集》經濟牌沒有失靈

自由時報/ 2014.12.01 00:00
◎歐陽書劍

選戰中對手明確,不過治天下不一樣,在不稱職的執政者心中,民心歸屬經常有如在虛無縹緲間,只有到了再一次選舉揭曉,才驚覺已失去天下。九合一雖是地方選舉,但選票明白地向執政黨傳達不滿,選舉結果反映了選民對經濟現狀與經濟政策的無法苟同,經濟牌早就成了在野陣營手中的王牌。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雷恩路易士(Simon Wren-Lewis)最近寫了一篇「為何保守黨治理經濟如此無能?」的文章,因為他認為多數英國人比較認同保守黨善於發展經濟,可是從經濟成長率的長期趨勢線觀察,他卻發現保守黨和工黨執政時期的經濟表現,並無顯著不同。

同樣的問題,「為何國民黨治理經濟如此無能?」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奇怪,那你可能和台北人一樣,認為國民黨有較強的經濟團隊,可以提出發展台灣經濟的更好政策,但事實上,這也是個錯覺。錯覺產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媒體的塑造,可能是受國際經濟變動的影響,也可能是選擇性的知覺、解讀或記憶等。

國民黨過去長期專政,曾造就了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的黃金時期,一九六○、七○年代,十%的經濟成長率只是常態;但馬英九總統執政六年多來,有四年的經濟成長率是排列在台灣六十年來的倒數五名中,實質平均薪資經常退回到十五、十六年前的水準,這樣的執政黨,當然打不動經濟牌。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資金撤出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韓國也受創甚深,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當時台灣雖然受影響較輕,經濟成長率仍有六.一一%,但當年底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首度贏得過半席次,為二千年的中央執政奠定基礎,反映了民眾對一黨獨大的反感,以及對社會狀況的不滿。

十七年後,國民黨將經濟牌建立在兩岸的矛盾上。選戰末期,猛打中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廣告,質疑民進黨拖累兩岸貿易談判進程,以致落於韓國之後,經濟部長杜紫軍甚至說台灣變成中韓間的「小三」,完全無視於對兩岸貿易談判未設適當防火牆的疑慮,是大眾普遍的想法。

國民黨長期掌控經濟話語權,所以當外界要求謹慎與中國往來時,國民黨貼上標籤說這叫「鎖國」;沒有人說中韓FTA對台灣沒影響,但在質疑中韓FTA的實質影響未像經濟部吹噓的那麼大時,經濟部說法雖有退縮,只是地方選舉前,杜紫軍又加碼說是義和團心態。

這一次國民黨慘敗的理由很多,但絕對不是經濟牌失效,而是拿不出經濟成績。執政者的國王新衣,完全被網路時代的網路世代看穿,經濟政策不受信任,就和選前賣力輔選的郭台銘,未將過去的承諾實現一樣,根本無所遁形。

選後部分藍營人士惶惶不可終日,好像台灣將從此萬劫不復,但發展經濟不是國民黨的專利。一九九七年民進黨勝選後三天,股市就突破選前一週的高點,何況經濟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向,企業也會因應環境而佈局;不管是往東或往西,台灣的主體性都不應該被忽略,這才是發展經濟的共識。

經濟牌當然可以有效。只是沒有經濟成果,卻想打經濟牌,在人民想要攜手走向未來時,又試圖切割藍綠,這樣的思維註定要被選民淘汰。國民黨敗選,不只是因為與民意背離,也與時代脫節。台灣的選民一向勇於將政治人物掃進垃圾堆,這一次選舉,再一次印證了人民的進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