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大島記:渾沌台灣】錢鴻鈞推薦序分享之2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5.02 05:00

文/錢鴻鈞

第五站:大武鄉尚武國小

或許,是祖靈顯靈吧?我們竟然在尚武國小,看到蛇神的「蛇蛋」了。
魯凱族、排灣族都崇拜百步蛇神,排灣族甚至傳說,他們祖先是「蛇蛋」孵化出來的。大武鄉是排灣族的傳統住地,在這裡看到「蛇蛋」不足為奇;不過這個「蛋」不是真蛋,而是一顆上操場的「石蛋」,用灰斑大理石雕刻成的,千年孤寂的安置在一座水泥基座上。

[caption id="attachment_60056"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尚武國小。錢鴻鈞拍攝。[/caption]

前來尚武國小的原因,其實不是為了場景踏查,而是詹老師想回顧一下,他與此校的一段因緣。話說民國六十年代,他師專同學許献平來此初任教職,某年暑假邀請幾個學妹,開辦一期國樂教學營,他也過來協助一週。此次回顧,早已人去物非,校園煥然一新,卻巧遇了這顆「石蛋」;我與台西桃認為這只是一件裝置藝術品,他則堅持,這是一顆百步蛇的「蛇蛋」。果真如此,那就不能不說,這是「蛇神」巧妙的安排吧?

排灣始祖的「蛋生說」,「蛇蛋」有白色、紅色、黃色、青色,分別孵化出階級族人的幾種說法。這方面的傳說,寫在十八章〈幻豹迷煙〉裡。但是詹老師說,他把幾種莫衷一是的說法,化繁為簡,整合為白蛋孵化成頭目、貴族階級,青蛋孵化成勇士、平民階級,如此既不背離傳說本意,也比較簡明易懂。

無論如何,當「蛇蛋」被昇華成藝術作品,「蛋生說」被演繹成文學作品,我都認為這是有心人應該要做的好事。

第六站:都歷海灣

此站位於台東成功鎮南邊的都歷社區,這是一片阿美族部落的亮麗海灣。部落連同海灣的情節,寫在第二十一章〈海枯石爛〉裡。小說中,演繹小矮人、箕模人,以及混有卑南、魯凱血統的排灣人,北上初訪邦查人的經過及互動。

[caption id="attachment_60057"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都歷海灣。詹明儒取自台東觀光旅遊網。[/caption]

這個海灣,古名「巴茲風岸」,黃昏大海退潮,讓出大片沙灘,提供給都歷族人使用。淺灘上,男男女女,老人在賞景,小童在戲水,勞累的在泡澡,勤快的在拾螺;殘瀦灘面,平靜無波,倒映著老人年邁的皺臉、小童抽茁的裸身,倒映著男人結實的裸體、女人豐腴的裸胸。

這是這個章節裡,幾千年前的海灣寫照。現場,藍天白雲,風平浪靜,海灘如鏡,倒影微漾,簡直就像沈浸在海市蜃樓中。而醒回現實,不能不驚艷東海岸之美;此外,也不能不讚嘆作者運用原始海景,勾勒天人合一的妙筆了。

第七站:小馬遺址

小馬遺址有兩處,一處是小馬海蝕洞遺址,位於台東東河鄉馬武窟溪口南北兩岸,是由十幾個海蝕洞穴組成的遺址群。學者考證指出,這是一處兼具上層新石器時代、下層舊石器時代文化特徵的重要遺址。並指出在空間緯度上,下層文化似與八仙洞群的潮音洞,屬於同一系統,且可聯想彼此似有因襲性。

[caption id="attachment_60058"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小馬遺址的山麓。錢鴻鈞拍攝。[/caption]

另一處是成功鎮的小馬龍洞遺址,距離前者北邊約兩公里,是個口窄洞長的暗穴。學者考證認為,此洞與前者地點、海拔相近,之間應有一定的類似性。

此書依據前述考證結果,寫在第二十一章〈海枯石爛〉裡,藉由巫術重現兩個階段,舊石器時代的小黃人、小黑人的遠古相遇,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小黑人、邦查祖先的近古互動情形。

[caption id="attachment_60059" align="alignnone" width="450"] 小馬遺址的洞穴。錢鴻鈞拍攝。[/caption]

現場,我們略過前者,只踏查後者,但只是詹老師獨自前往。原因是我太累了,車子停在路旁就睡覺了。而詹老師因為臨時內急,走去不遠的水溝方便,卻從此一去不回;台西桃非常緊張,跑來要我分頭找人,卻找不到人,我們都以為他是被史前人變成的「魔神仔」牽去了。

大約將近兩個小時之久吧?他滿頭大汗的平安回來了,台西桃鶼鰈情深,喜極而泣。「不會啦,史前人哪會害我呢?我幫他們寫故事,讓他們重新活過來,應該感謝我才對啦!」詹老師哈哈大笑。這也算是一段有趣的踏查插曲吧?

第八站:男人石

此站位於小馬遺址北邊約二十五公里,其東南邊不遠的海灣,是海蝕礁岩群羅列的石雨傘漁港。

[caption id="attachment_60060" align="alignnone" width="508"] 天然的「男人石」。台西桃拍攝。[/caption]

男人石,其實只是一顆獨自聳立的石灰岩巨石,高約18公尺、直徑約15公尺,說與男人有關是有點勉強。倒是有牽強附會者,參照當地阿美族人祈求婚姻幸福、生育傳說,在週邊設置了一些「男人陽具」的石雕,非常引人遐想。結合傳說與這個地景,此書在第二十一章〈海枯石爛〉裡,寫下了這樣的描述:

此石,一柱擎天,拔地而起,藤葛攀爬其上,有如青筋條條暴竄。
爆筋的「陰莖」,頂著怒張的「龜頭」,好像就是男神特意用來昭示洪荒兒女,認真相愛,努力生子的吧?「嘖,嘖,好強壯的洛基奇!如果邦查人都來借用,以後你們子孫,一定大大贏過排灣人、箕模人、普悠馬人、魯凱人、嘎浪人!」男人們不禁羨慕的想像著。

[caption id="attachment_60062" align="alignnone" width="1891"] 今人雕置的「男人石」。台西桃拍攝。[/caption]

洛基奇(阿美族語,男性生殖器),也就是幾千年前男神扶拉爾,特別留下的這顆「男人石」;此石,日本統治時期,另稱為「靈陽岩」。事實證明,「男人石」確實很靈驗,受盡族群欺壓、到處流浪的阿美族,後代人數遠遠多過其他原住民,子孫無論在政治、運動、音樂、藝文上,更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能不敬佩,這位男神扶拉爾,擁有先見之明嗎?」詹老師讚揚道。

一路上,詹老師幾次提到,寫作要有感覺,要能想像天空的顏色,海洋的氣味。讓「文字」呈現「顏色」、「氣味」,這個不簡單;不過,詹老師好像很有把握的樣子。是的,他都完成神乎其技的此書了,海天的想像,不就更簡單嗎?

我只能說太平洋實在好藍,連小港口都沒有臭味。而天上的雲朵,成塊飄浮在一起,好像西台灣很少見到;還有,雲朵反射陽光在海面的變化,也很特別。海的藍色,映照著雲的白色,整個靈魂簡直都被勻化成乳藍色了。

以上所記,只是全書包括序曲、尾聲在內,共計二十三章中的四章,其面向已經如此多層可觀。其他章節內容,其實也像東海岸一樣,合而觀之,儼然可視為蠻荒台灣環島一圈,各地區風物、各族群風情的溯古遊歷。

詹明儒是一位非常有心的小說家,筆法善於調勻出各族群的文化況味,他的出現是台灣文學的一個異數。我嘗試著找出他的創作脈絡,發現受到前輩作家的影響並不明顯,但也可能都被他融合內化了,獨創一格了;不過,走的是大河小說的路線,這是與鍾肇政、李喬、東方白、黃娟他們,不謀而合的。

此書不僅是台灣文學的超越之作,更有著借用台灣這座大島的小縮影,引伸為整個地球人類價值的大企圖。感覺上,這部小說應該能將台灣文學,帶入世界文壇而恭賀與歡喜;私下裡,並希望五十年以內,台灣有人能追上這部好作品。

(江明樹推薦序分享之1,請待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