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郁倫攝影
Q:關於「經濟面的健康」,您的想法是?A:「細膩秀氣地」發展國際化的深度觀光,進而吸引年輕人回鄉。 「健康」不只是只有醫療或者是人的健康,而是健全的經濟發展,然後也要有健全的社福制度,環境也要健康,這裡面,經濟的健康是往往被忽略的… 而經濟面向的健康就是說,我們應該要有一些對人跟環境是友善的經濟活動,可是一定要有經濟活動,把大家的荷包顧好才會有好的生活品質,然後身心社會才會健康,那是環環相扣,不只是要讓人民健康、不只是醫療或公衛的服務,而是整個的施政面向,包括它的環保、社會福利、經濟發展,都能夠健康的,縮小貧富差距。 過去宜蘭經濟活動比較偏向觀光,而觀光發展的方向又是比較"島內"型的觀光,國內的人來…周末來比較多,於是周末雪隧大塞車,可是星期一到五又是冷清清的,這樣的觀光已經事一個比較島內型的觀光了,沒有長遠的發展跟附加價值,所以這是不夠的,以觀光來講,不只是這個樣子,所以「健康縣、國際城」它應該要發展國際化的深度觀光,附加價值才是高的,並且創造許多工作機會… 區別於前面提到的島內型觀光,那種專注於小吃、零嘴的服務業往往是年輕人沒興趣的…吸引青年,要有健康的經濟,它不但是高附加價值,而且是適合年輕人來從事的活動,比如說,國際觀光…它就不只有服務業,從國外來的人會希望買些紀念品回去,所以會刺激文創產業發展,再來,宜蘭雖然好山好水但是其實比較不是壯碩的大山大水,屬於「細膩秀氣」,一定要再把文化跟生態加進來,所以必須要進階去深度探訪,培養年輕人在深度文化的服務、如果喜歡英語導覽、生態攝影的專才加入,創造多元的就業機會。 Q:跟競爭對手也就是林聰賢,您的優勢為?
A:邱淑媞:我是比政務官還拼的事務官! (原音)「沒甚麼優勢…… 我的優勢就是我自己啦!(哈哈哈)。」 很有趣的是,我跟他都是屬虎的,所以我的孩子跟他的女兒還是同年,同國中國小畢業。但是我們兩個人非常不一樣…他是比較屬於草根型、基層實力雄厚,也曾經是國民黨黨員、然後現在是民進黨黨員,那做過羅東鎮溪南的鎮長、也當過宜蘭市長林建榮的秘書,所以他溪南溪北兩邊有不同人脈,紮根紮得很深……那我正好相反,我是個非常沒有政治味的人,我沒有這麼多盤根錯節的政商人脈,我就是有一些民間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我也不會跟人家去拼酒… 我其實是那種年頭到年尾都忙於公務的人,不論在那一個職位,都屬事務官,人家以為我是政務官參選人,政務官是政治任用,你沒有政治資格但是政黨去任用的這種,但我不是,一路以來人家就說我是拼命三娘,然後是比政務官還拼的事務官,事務官的意思就是捧著鐵飯碗的公務員,那一般人會認為這樣的人比較保守、比較老氣橫秋一點,可是我正好相反,我是非常的有活力有創意,很喜歡做事情,我不放棄任何一分鐘可以去想事情做事情,行動力很強,所以我們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參選人,我們沒有花那麼多時間在交際應酬上面,可是他花非常多時間在交際應酬上,那我也並沒有想說因為參選要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就是讓民眾做一個選擇,今天到了台灣人口劇變的關卡,然後是縣市競爭力的一個關鍵時刻,那宜蘭在過去的四年多搶人才大戰中已經居於劣勢,未來四年像要這樣繼續下去嗎? 改變後花園,做綠色經濟的領航者,長期環保立縣,健康產業…吃了、用了以後會更健康的產品,不但保護環境,還要進而靠環保賺錢…。 Q:您的願景定調為「好山好水好生活」的首要任務為?
A:走向國際…「有產業才有根。」 宜蘭如果只講觀光,經濟體是不夠健全的,「有產業才有根」產業必須是要有產值、有產品的,不是只有服務而已,包括我剛剛提到的文創產品,也包括,如果我們發展一些符合現代需要、國際趨勢,又對我們環境是友善的綠色驚寄或是健康產業、智慧科技,這些都是現在最夯的一些產業,而且又對環境很好,不會去破壞環境,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綠色經濟…像LED燈,還有使用乾淨能源的電動車、本身就是生產替代能源的產業…像太陽能電板等等。那綠色經濟,因為全球暖化的議題很夯,所以各國的政府都開始走向綠色採購,比如說政府部門要汰換一批燈管的話,或者要買電腦冷氣,都要買綠色的節能標章的,所以這是國際潮流,我如果生產這一類產品,不光只銷台灣還可以賣到全世界,那甚麼叫「有產業才有根」,第一個,因為你在做這些比較高科技的生產活動,所以你會吸引相關學術界的人、創造高科技的就業機會,「根」就是就地發展專業的核心能力,第二,吸引人來住在這裡,不是只有假日來回,進而有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需求,刺激各行各業的興盛。 核心能力的「根」、還有宜蘭子弟回鄉的「根」 我其實這一次就聽到很多媽媽們跟我投訴,宜蘭的爸媽真可憐,把小朋友栽培到上大學以後就出去了、很難回來,所以宜蘭小孩子ˋ從大學階段出去就在外面,台灣人口現在人口生產力的狀況,生產力的百分比向下走。預期未來四五年不只下降、連人口數,絕對數值都會下降,事實上現在很多產業界就發現有缺工的情況,因為人口數也都還不准,因為有些人才外移,國際搶人才大戰,不只台灣跟國外搶、國內不同縣市也在搶,那宜蘭明明離台北市那麼近,你是要閃用優勢再搶人才大戰裡面占有先機、或趨於弱勢,目前仍是弱勢,看到宜蘭這幾年人口沒有增加反而還在減少……過去這幾年,現任縣長的招商很糟,土地都已經準備好了結果沒有廠商進駐,於是土地就空在那邊、而且還有業者出走,為什麼?本來好事情是雞生蛋、蛋生雞,可是現在聲的是壞蛋,不好的惡循環就是當妳產業沒有形成一個聚落的時候,高科技人才自己也不會想要來,當我們以前招到的高科技廠商現在就面臨這個困難,它需要人,可是卻找不到人,然後有的廠商就外移。 這股吸力沒有形成,你要去創造好的投資環境、把風潮帶起來、年輕人知道這邊很好,這裡比較低的房價就可以買到房子,宜蘭不是沒有競爭力、而是沒有足夠的努力沒有看到這一塊領域的重要性,沒有真正把它經營起來,所以不但沒有心的招商成果,而且廠商還出走,這就是惡性循環。 Q:宜蘭農舍蓋不停,無法可解?!您會怎麼做?
A:強調農地的「善循環」 宜蘭跟台北不遠,就被當作是假日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所以就買了一個農舍、假日的時候來,那就跟觀光問題重疊了。 事實上,法令規定農地農用,要蓋農舍必須要是農民,裡面隱藏了某些問題漏洞。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宜蘭沒有準備好,雪隧通車後,大量的觀光客衝擊,這就好像原住民朋友來到平地,如果沒有給他時間準備的話,那就是一種衝擊,像宜蘭也是,它很像突然間有了一個開放政策,那一群人就湧進來了,近來事在一個沒有規畫好的情況下會湧進來,所以包括假日湧進來的…蓋農舍的問題也來… 如果農地就賣去給別人蓋農舍的話,這個是炒短線的,就賺那麼一次錢,那政府又不去管甚至還變相鼓勵的話,就造成惡果…農地消失、破碎。我提出的「健康永續好宜蘭,生生不息善循環」,「善循環」最好解決就是讓農地有長遠的價值,這片農地上面連種甚麼東西都要計較…義大利的農民生活品質很高很有錢,我到義大利很農村的地方他們生活品質都很好,因為他們種的東西叫做葡萄,葡萄是用來釀酒的。所以它的經濟價值很高。反觀台灣,不只是宜蘭,大部分的農產只想到種了就拿去賣,沒有去挑它種了甚麼,有挑也只是挑好種,像宜蘭容易受氣候影響,很多農地一年一期的稻子,如此的經濟效益當然是比較低的,所以農民很辛苦、得不到好的結果,所以最起源連要種甚麼都要經過規畫、設計,種下去的是未來經濟價值高的,這樣就會有好的收入,包括之後的產銷,整條龍的配套都要坐起來,前端的人才、土地、資金來源,我們要去解決,後端要變出甚麼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說生技產品或是健康食品,這樣結果就會不一樣,重點在於我們要有這一套做法,當有這一套做法以後,綠色經濟、健康產業,我們把農業留住了,它繼續在種植農產品,這就是一個愛護地球的經濟。 Q:吸引觀光兼顧宜蘭人的生活品質,具體的做法。
A:發展國內觀光客針對在地接駁、特色鐵道旅行,國際觀光客要針對於旅遊深度 星期六日的觀光客,當然是,像我剛剛講發展國際觀光,但並不是要去縮小國內觀光,那國內觀光我們要用更好的方式做,比如說交通的問題,第一個宜蘭要建立在地的交通接駁網,第二,國道要有更優先優惠的大眾運輸措施,整體得靠系統設計,同樣還是那一條國道,但是我的設計會讓大眾運輸很快速,自己開車是本來就不快速、繼續不快速,那去吸引人家坐大眾運輸,可是現在為什麼沒辦法吸引人家坐大眾運輸,因為,大眾運輸比小客車只有快一點點,更糟糕的是說到宜蘭以後就沒有「腳」了,所已做好接駁網之後就有這個正當性去把這個大客車讓大眾運輸是優先的。另外一個就是鐵道旅行的設計,增加它的吸引力,言現的景點、車站設施的改善,去吸引遊客分散人潮,那在地接駁網、計程車叫客系統、租車系統、還要發展e-bike電動摩托車,這樣子的一個租借系統也一併列入,宜蘭遼闊又沒有捷運,所以要用摩托車。 縣內的道路系統也有要加強的地方,到路系統有橫向的、縱向的,不免塞在同一個地方,改善周邊,市區的部分還是要靠大眾運輸的在地接駁、鎮內簡單交通小巴、大幅減少巴士的量,如此一來宜蘭人生活品質也會改善,錢還是繼續賺,但是減少交通喧囂、空氣汙染、客人還是來,這是一個多贏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