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諾貝爾獎 腦空間辦識助醫研

中央社/ 2014.10.06 00:00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6日電)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發現腦部定位系統,國內專家說,腦中海馬體退化則空間辦識變差,未來助研究阿茲海默症。

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公布,得主包括美裔英籍科學家歐基夫(John O'Keefe)及挪威夫婦梅伊-布里特.穆瑟(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穆瑟(Edvard Moser)等3人。

3位得獎者發現腦部定位系統,又稱為腦部GPS,能定位自己空間。1971年,歐基夫發現腦部定位系統構成要素。他發現大腦稱為海馬迴部位有一種神經細胞,在老鼠走到房間特定地點時就會活化。

研究看到,在老鼠走到其他地方時,其他神經細胞就會活化。歐基夫推斷,這些「位置細胞(place cells)」組成房間地圖。

穆瑟夫婦在2005年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的另一構成要性,確定「網格細胞(grid cell)」,即定位細胞如何活動,大腦將環境分成許多方格,如經緯度,這有助大腦辨識所在位置和起始點的距離。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連正章說,歐基夫是研究大腦如何處理空間記憶,從動物實驗的活體電生理記錄發現,當每次小鼠經過時,海馬迴的細胞會異常興奮,經過不斷測試,小鼠走到某空間或角度時,該細胞就會興奮,稱為「位置細胞」。

連正章說,穆瑟夫婦15年後發現很多位置細胞,延續歐基夫研究,發現網格細胞。

他說,大腦海馬迴中有很多細胞有個特性,在小鼠沒有接受特別訓練下,會從某地方走到任何地方,或在任何空間內,而小鼠又具備有辦識空間的能力,這是位置細胞的基本概念。

他說明,這在每個人大腦中海馬迴即有此特定細胞可辦識空間,小鼠可辦識很多空間結構,目前雖然醫學進步,仍無法解釋如何辦別空間的各種特色。

談未來醫學運用,連正章表示,海馬迴退化,則空間辦識會變差,老化過程中,腦部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盼未來能透過此相關研究了解腦部如何處理空間記憶,進而用藥物或其他方法改變空間記憶有關細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