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誤會新莊老街 這些日治時期建築不是巴洛克
照片為記者賴御文拍攝
【聚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新莊老街歷史悠久,最早可能在清朝的乾隆25年(西元1760年)左右就存在。不過現在新莊老街的建築特色,主要是在日治時期才形成。很多人都以為新莊老街的建築是巴洛克風格,其實這是流傳多年的一大誤會,連政府官方網站也示範了錯誤的說明。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介紹指出:新莊廟街是新莊早期開發的區域,整條老街很長,可分為頂街、中街、下街三區,早期的新莊是北台灣的重要商港,有「一府、二鹿、三新莊」的美譽,大陸、日本的船隻可以直接航行到新莊,屬於台灣早期發展的聚落,也因此廟宇林立,像是慈祐宮、武聖廟皆坐落於新莊街上,街坊上至今仍保留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具有濃厚的歷史味,巷弄的名稱也留有當年的人情味,像是:戲館巷、挑水巷、米市巷、豬哥巷…等。
前述介紹說:「新莊廟街…至今仍保留巴洛克風格的建築」。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的網頁資料在介紹「著名的(新莊路)405號的林泉成古厝」時,提到古厝大約建造於大正9年(西元1920年)「市區改正」的時候,「閩南式屋身,但採用當時引進的鋼筋及水泥為結構,立面山牆有當時風行的巴洛克裝飾。」還提到「一樓的拱形開口處以拱心石為裝飾,廊柱的柱頭及柱底也都有幾何線條裝飾,都是當時流行的建築樣式。」
對於新莊老街的介紹,幾乎都提到巴洛克風格,而且更以保存還算完整的林泉成古厝為範例(見照片)。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的文史研究初稿指出,這裡面其實暗藏了三個經常存在的誤會:
首先,林泉成不是人名,而是商號的名稱。就像板橋的林家花園,正式名稱是林本源園邸,林本源也不是人名,而是商號。
其次,林泉成古厝不是建造於建造於日治時期的大正9年,而是興建於清朝的道光年間,年代要往前再推最少50年。不過大家拍照常常拍到的「牌樓立面」,確實是在大正9年市區改正的時候才出現。
第三,新莊老街在大正9年出現的牌樓立面不是巴洛克風格,而是歷史式樣。這兩種建築風格其實相差很多,巴洛克風格追求繁複,甚至浮誇,登峰造極的代表,就是法國的凡爾賽宮;至於歷史式樣則是多種風格的折衷,相對比較簡約,也常常出現紅磚。
看到新莊的牌樓立面,有人會想到法國的凡爾賽宮嗎?恐怕不會吧。有機會走訪新莊老街,千萬記得,眼前看到的建築,絕不是巴洛克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