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專欄/改變地方政治,是夢想還是夢?

蕃論戰/吳清風/專欄 2014.10.06 00:00
關於地方政治參與,不論幾經更替,都是老面孔、派系在更替,鮮少看到青年的身影,為何? 首先,由於偏鄉在地就業機會不足,使青年得出外求學、找工作。當有能力可以返鄉服務時,卻欠缺長期耕耘與人脈,再加上年輕世代多數對政治冷漠,青年投票率低、青年知名度也低,導致青年返鄉參選並無法獲得多數選民認同與支持。 再以地方來說,投票依據是講「情」,在派系樁腳綁定的組織票下,青年難以有改變撼動作為。政黨在支持青年參與的力道也不足,大多只會提名勝算大的地方勢力,容易淪為地方派系角力。選舉要選賢與能,但地方重「情」,最後往往不是選「賢能」;而是選「情」人。 就算有青年願意參與地方政治,但不論是在宣傳、人脈與財力,都相對缺乏。鮮少有人會給予新人資源,光在宣傳青年給選民認識就充滿困難,在這樣的情形下,青年很難做到理念的傳播,更別說知名度。 民眾對青年看好度也容易導致青年遭棄保,弔詭的是我們在抱怨地方政治汙濁,卻未支持廉潔新面孔,因為新人看好度低,只能支持當選機率大的舊派系,使好的價值不容易被宣揚。如此惡性循環,只會讓濁水越濁、棋局越死。到底我們要選賢能,還是會當選的人? 即便如此,筆者仍相信是有辦法改變的,希望就從「青年一直參與」開始改變。民眾也需要改變,多關注參選的青年,去分析政見好壞,明辨高談闊論或空頭政見,檢視候選人過往的紀錄,以理性、公平的角度去選擇,而非被作秀情感煽動。因為秀要做很簡單,要了解一個人,不是看他怎麼說,而是看他怎麼做。 媒體的角色相當關鍵,應多報導參與地方政治的優秀青年,讓民眾真的能夠認識新人、好人,否則在這之前,改變地方政治都是夢。如同筆者上周舉辦的正面創意文宣記者會,廣發採訪通知卻零記者到場。試問這是否是鼓勵青年走向譁眾取寵、負面衝撞才能獲得媒體關注?難道這是我們要的價值? 此外,年輕世代也要覺醒,積極的參與投票,透過這些未受利益綁定族群,才能打破根深蒂固的派系結構,才能讓選舉結果出現新的希望。否則就如同香港的佔中行動,在體制內無法反應民眾需求,青年也只能期待靠體制外的衝撞解決。 最後,筆者對於社會仍抱持正面期待,相信青年可以改變世界,仍懷著一股滿腔熱血參與地方選舉。 雖然第一步總是艱困,但若我們不參與、不投入、不開路,後續無人遑論改變。只要相信今天開始參與,明天就不會只是一個青年,而是千千萬萬個青年。或許成功與改變不在今天,但我們相信會在不遠的未來。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