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3C行動上網普及 網路霸凌無遠弗屆

客家電視台/ 2014.09.30 00:00
【廖期錚 林敬祐 綜合】

網路霸凌,泛指一般現實中強凌弱的行為,從傳統的面對面威嚇 攻擊,變成以網路、影片、照片或是文字,來威脅、譏諷、辱罵他人,但由於網路上的匿名、易複製以及快速傳播的特性,傷害層面往往比傳統霸凌更大,而這樣的現象,隨著社群網站興起以及3C行動上網裝置的普及,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這兩天「虛擬的傷害」系列報導,也將從現象面以及教育面,一起來探討這種E世代霸凌型態的影響與防制。

網路霸凌宣導影片:「我不是霸凌,我只是好玩。」

2009年加拿大少女艾曼達,在網友慫恿下遭誘拍裸照,卻遭到有心人士的利用,原本一時興起的動作,卻成為一連串網路霸凌的開端。

「大家好我是艾曼達,應網友要求。」

儘管多次,轉換生活環境和學校,但來自網路的嘲弄和攻擊,卻是如影隨形,飽受精神壓力的她,在2012年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 張淑慧:「這樣的霸凌,這樣的一個謀殺,他不是只有當下的一個謀殺,他一直到孩子長大了,這東西還是一直在網路上,所以這社會性謀殺,從開始發生事情那一剎那到他人生結束,這東西都會在。」

亞洲大學心理講座教授 柯慧貞:「我們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FB帳號,大家也都有手機,可能你使用他有好處,但也可能讓你暴露在危險中,對你造成危害。」

根據2013年英國一項,針對13至22歲年輕人調查,有近7成都曾受到網路霸凌,甚至估計有100萬人,每天遭受到「極度網路霸凌」,這樣的殺傷力,也隨著近年來臉書等社群網站的興起,逐漸擴大。

網路霸凌宣導影片:「霸凌不只是身體攻擊,還有更多攻擊方式。」

臉書上各種五花八門的,訊息主動送上門,有文字、有影像,想要分享、按讚,只需彈指之間。一旦把這些訊息送出去,就收不回來了。一個簡單的動作,讓各種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卻也可能在無形之中,讓傷害宛如漣漪般迅速擴散。

亞洲大學心理講座教授 柯慧貞:「假如一個人在誹謗另外一個人,本來是他們兩個人的問題,但我給他按讚,就變成我贊同,這樣一個攻擊行為,這樣子的攻擊行為,就不只是一個人,也變成兩個人了,再更多人來按讚,就容易變成多對寡,強對弱的欺凌現象。」

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 張淑慧:「實體當中,他只有一次的傷害,但是網路霸凌,它是多次而且無遠弗屆的,你甚至你可能貼到美國,貼到其他國家,你的事情就發生了。」

尤其隨著平板電腦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隨時隨地都可上網,兒少依賴3C及網路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根據兒福聯盟2012年的調查,台灣有近3分之1的兒少,曾即時上傳同儕出糗,或是遭欺負的影像,讓霸凌行為無時無刻在發生,而受害者也幾乎無從躲避,來自網路的攻擊。

兒福聯盟研發組長 邱靖惠:「他接觸這樣一個東西的時間變多了,那他出現霸凌的行為,可能性就會增高很多,那家長在給孩子3C產品的時候,他有沒有先去做一個教育或是做一些提醒,我覺得最基本的是做一些設定,其實都沒有,我覺得在台灣是都沒有的。」

面對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資訊快速傳遞,專家建議,除了政府單位應通盤檢視,兒少網路安全問題之外,學校教育以及家長的觀念,恐怕也得趕緊調整,跟上網路世代的腳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