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與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8日舉辦「2014 APEC年會:兩岸的歷史機遇與挑戰」研討會,趙春山、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寇健文和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等學者與會。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指出,推動「馬習會」在北京11月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實現,需要考量「有利於台灣」、「有利於大陸」和「有利於國際社會」三方面。
趙春山說,國際社會認為「馬習會」對地區和平穩定有幫助,對此樂觀其成;民主進步黨也不反對「馬習會」利用APEC場合舉行,顯見台灣內部有相當共識。最困難的是讓大陸相信「馬習會」對大陸有利。
他表示,若總統馬英九能和習近平會面,代表兩岸和平發展更上層樓,增進過去累積的政治互信。此外,APEC是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由領導人參與是對台灣釋出最大的善意,有助大陸爭取台灣民心。
趙春山認為,「馬習會」能否成局,全繫於習近平「一念之間」,無論學者和智庫說法為何,最重要的還是領導人怎麼想。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左正東表示,「馬習會」若實現,必須處理台灣怎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問題。他認為兩岸「共同研究」這個問題已太晚,大陸必須透過行動證明沒有阻擋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左正東說,大陸只要在「馬習會」上宣布樂見台灣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此表達對台灣的善意,「一句話就解決了」。
寇健文則認為,馬總統和習近平若見面,只要「握握手」就好,因為現在時間緊迫,不大可能討論需長時間幕僚作業的重大議題。
他表示,兩岸領導人碰面時不碰觸敏感議題,也可傳達在政治上「無所求」的訊息,而且碰面本身就有很大意義,一步一步來,才容易化解台灣年輕世代「反中」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