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以巴衝突 美國斡旋心餘力絀

中央社/ 2014.09.25 00:00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美國國務卿凱瑞這次面對以巴在加薩走廊的激烈衝突,毫無施展空間,斡旋成效有限,甚至遭致以色列批判,兩面不是人。難怪「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紛紛感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以、巴這波戰事觸發點是,6月12日以色列三名青少年失蹤,6月30日於約旦河西岸附近尋獲屍體,以色列政府直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涉入其中,遭哈瑪斯駁斥,卻引發以色列民眾憤慨情緒。

隨後,一名巴勒斯坦青少年在耶路撒冷遭綁架殺害,巴勒斯坦方面則責是以色列當局造成的仇視行動。雙方衝突一觸即發,彼此訴求武力報復,然而,國際社會卻漠視衝突升高。

以色列軍方7月8日對加薩地區再次展開空襲,對哈瑪斯前一天向以色列發射80枚火箭作出回應。以至後來,卡達與埃及調停失利,以色列坦克開進加薩走廊的剎那,才舉世震驚。

雖在各方敦促及調停下,雙方時有停火,但效果不大。7月30日,以色列對加薩走廊聯合國學校發動空襲,造成1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引發聯合國強烈譴責。

8月20日起連續兩天,以色列再次空襲加薩,將一棟六層樓建築夷為平地,導致哈瑪斯軍事領袖戴夫(Mohammed Deif)的妻子和襁褓中兒子喪命。

以巴衝突死傷人數愈來愈多,各方仲裁調解譴責聲浪不斷,聯合國安理會也介入調停,其間最受矚目的就是美國的立場。

從前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到現任凱瑞(John Kerry),均致力於建立美國與中東國家之間的互信基礎。最近一年雖無大幅進展,但降低彼此敵意,今年4月以來衝突再起,美國主導的以巴和平談判再度回到原點。

關於中東問題,歐巴馬當初上任旨在結束美國於中東軍事戰場,積極建立多邊關係。但不管以巴、中東或伊拉克,最近顯然又都出現問題。

近來幾乎全球走透透的美國國務卿凱瑞更是身心俱疲,從北京到東南亞再到中東,風塵僕僕。凱瑞於2013年剛上任時,信誓旦旦說,要在任內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永久和平。

不過,凱瑞這次面對以巴在加薩走廊的激烈衝突,卻毫無施展空間,斡旋成效不僅有限,甚至遭致以色列批判,兩面不是人,一度導致美以雙方關係緊張。難怪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紛紛感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以色列之於美國,除了是國際問題,更是「內政」考量。不僅需衡量國際現勢壓力,更要考量國內龐大支持以色列的猶太人的立場。

向來支持以色列的紐約前市長彭博在烽火連天之際,不管飛機禁航,專程飛往以色列,以實際行動抗議美國的禁航動作;紐約州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也率重量級議員前往以色列訪問兩天,展現力挺意味。

此外,以色列利益團體在美國國會的壓力,更不容小覷,時刻牽動美國中東政策走向。

歐巴馬外交政策主軸,是以政治外交取代軍事介入,嘗試扮演平衡操縱角色。若以美國利益出發,平衡雙方勢力才是美國介入重點。但美國的立場或者是歐巴馬的態度,是否轉變?似乎還須視中東局勢及全球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而定。(詳細內容請參閱全球中央雜誌9月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