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第11屆流浪者計畫得主出爐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9.20 00:00
圖說:林芳儀在北極進行鳥類研究。雲門提供。

【文/陳小凌】雲門2015年「流浪者計畫」,從250多位申請者,評審選出13位獎助金得主。表演藝術類:王奕盛、紀柏豪、彭靖文,視覺藝術類:陳蕙萍、張皓然、黃琇怡,文學美術建築類:高瑋毅、鄭欣娓、李哲宏,社會服務類:林芳儀、許雅菁、徐思婷、黃福聖。他們將獲得旅行生活費、機票獎助,2015年展開兩個月以上的亞洲自助旅行。

雲門每年獎助藝術創作及社會服務工作者至亞洲國家單獨旅行至少六十天,透過旅途沉澱自我、開闊視野,2005年至今已有95位流浪者,回國後在各領域持續為理想努力,如:「轉山」作者謝旺霖、紀錄片「公民不服從」導演陳育青、剪紙藝術家吳耿禎等人。

劇場影像設計師王奕盛,甫獲2013年世界劇場設計展互動與新媒體類銅牌獎,五年來參與百場的劇場影像製作,自覺創作能量消耗,計畫按下暫停鍵,前往印度流浪、沉澱自我,找回創作熱忱與能量。

音樂創作工作者紀柏豪,求學期間就開始接觸聲音藝術與創作,臺大經濟學系畢業後,至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主修作曲,計畫查訪中國西半部獨立音樂與聲音藝術的展演場景與發展脈絡,回歸單純的觀眾身分,與當地創作者交流。

表演藝術工作者彭靖文,唸臺大土木工程系副修戲劇畢業。正當她決定投身劇場工作,一次的心臟病發,讓她重新檢視自己的未來。她計畫前往印度參訪瑜伽醫療機構與學校,學習瑜伽自然療法如何運用在治療疾病上,嘗試以瑜珈的身心觀點重新理解肢體技巧。

影像工作者陳蕙萍,計畫拍攝一部婚姻遷徙的新移民女性紀錄片「漂流流廚房」,探訪來自泰、柬、越的台灣新住民女性的母國,以身體是廚房的觀點,從廚房的場景開始,透過身體儲存的味覺記憶、與廚房連結情感的回憶,追尋她們遊走在兩個國度下的自我。

影像工作者張皓然,以創新實驗的風格,於表演藝術界展露頭角,曾參與雲門舞集「稻禾」、「聽河」影像攝影工作。他計畫沿印度恆河三角洲頂點法拉卡往西走,以空中攝影方式,拍攝恆河與人之間的關係。

紀錄片編導黃琇怡,對家鄉濁水溪因經濟發展而遭破壞的現況擔憂與困惑,計畫前往湄公河上下游流經之國家,探索大壩對水域環境的改變,觀察沿岸人民在農業及生活上與河流的互動關係,以照片及紀錄片方式紀錄,省思台灣人對河流的態度。

油漆粉刷工作者李哲宏,拿刷子當畫筆,油漆對他來說不只是工作,更像繪畫。他計畫從雲南流浪到西藏,觀察並學習廟宇或當地建築的油漆工法,以圖文紀錄與人交流的想法跟衝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