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姚瑞中「海市蜃樓」角逐亞太藝術獎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8.28 00:00
圖說:藝術家姚瑞中+LSD《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劃》。藝術家提供。

【文/陳小凌】台灣藝術家姚瑞中與「失落社會檔案室」的《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劃》,獲得由新加坡美術館與亞太釀酒基金會主辦的2014年「亞太釀酒基金會傑出藝術獎」(簡稱亞太藝術獎)15件入圍作品之一。將與其他12個亞太國家的作品競逐年度大獎,獎金逼近一百五十萬台幣。

亞太藝術獎在亞太地區當代視覺藝術界備受注目。2008年創立,三年一頒的藝術獎邁入第三屆,邀集各國專業人士提名過去三年間創作的傑出作品。今年共有來自24個國家的105件作品獲提名,並由五位國際評審選出15件決選作品。台灣提名人為獨立策展人藝評家徐文瑞,限額提名的三件作品為: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的《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劃》、蘇育賢的《花山牆》以及陳敬元的《Staggering Matter》。最後由《海市蜃樓》順利入圍。

15件作品來自十三個國家,包括泰國、韓國、巴基斯坦、日本、新加坡、紐西蘭、中國大陸、印尼、越南、澳洲、印度、孟加拉與台灣。入圍作品窺見亞太地區豐富且不斷精進的當代藝術創作風貌,類型多元,媒材含括繪畫、雕塑、攝影、錄像以及行動藝術等。同時探討議題鮮明,呈現當代社會關注的議題與對話。

姚瑞中從2010年起與他帶領大學生組成的「失落社會檔案室」,尋訪閒置全國的公共建設,計畫持續至今,已陸續彙整出逾四百處「蚊子館」,一度引發輿論與政府高層關注。評審團評論該作品「政治意識強烈,透過調查式的考掘促成實質改變,成就非凡。」

今年的評審團成員有昆士蘭藝廊暨現代美術館館長克里斯‧塞納斯、獨立策展人與中國當代藝評家馮博一、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總監坤亞維嘉諾特、印度叩居藝術村總監普賈‧素德以及新加坡美術館館長蘇西‧琳翰博士。評審團表示:「入圍作品因其概念與執行度的卓越而勝出;儘管作品來自殊異的文化脈絡、歷史背景,它們巧妙地探索了包括身分認同、移民、城市擴張、自然資源枯竭、舊價值的失落、文化多元性等遙相呼應的議題。」

其他入圍作品包括新加坡的兩件作品。何子彥的《畢達哥拉斯》以繁複美麗的錄像裝置,為觀者創造出身歷其境的體驗,藉以探索「看不見」的概念以及隱藏背後的權力、聲響或言語。另外,趙仁輝極簡風格的裝置作品《傳道故事中的愛斯基摩野狼陷阱》,取材自他旅行北極圈的體驗,詮釋其殘酷逼人的生存處境。

馬拉蒂‧蘇優達莫的作品《我是家中幽靈》,在長達十二小時濃烈撼人的演出中,藝術家持續碾碎數百公斤、象徵生命能量的木炭。澳洲藝術家梁歐文的《無盡的愛》以發自內心的詩意演出,探索身體如何成為社會、文化與政治力量拉鋸的場域,藉此反思他亞裔澳籍的身分認同。

渡邊豪的《One places / on “the room”》利用冥想般的視覺意象改變觀者看待時間與空間的方式。倫比爾.卡雷卡的《濁水之屋》利用一個敘事結構詮釋流離失所的概念以及社會如何回應這樣的處境。紐西蘭的麗莎.雷哈娜作品《追尋維納斯》反思太平洋群島的美景,並對殖民遺緒提出微妙的批判。

中國大陸入選的兩件作品分別是劉建華的《Trace》,是一件運用書法與瓷器兩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直指社會病徵的動人作品。彭薇《遙遠的信件》沉湎於傳統的藝術創作,將卷軸與葉片等中國人眼中的美麗物件結合西方哲學家的書寫。

崔有讓《腔室的守護者》以令人神迷且極富想像力的雕塑,描繪一個穿越過去與末世未來的神祕生物。阿林‧朗姜的《金淚滴》回顧泰國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藉以凝視人類的行動以及文化的交流。

越南阮鄭氏的《無字幕》,與《海市蜃樓》同樣展示了藝術創作如何具有檢視社會議題並促成實質改變的力量。該作品利用複合媒材裝置回顧一九五○年代被壓制的文學運動「人文-佳品」,探討言論自由議題。

兩件探索空間與場域的作品:法麗達‧巴圖的《一個城市的故事》帶領觀者走在拉合爾的繁忙大街上,利用21公尺長的透鏡印刷捕捉這個城市不為人知的一面;孟加拉墨海門的《1953年藍金街》以他的老家為主角,透過老相片的底片挖掘過去的歷史,揭露藝術家對於家人的私密記憶 。

亞太藝術獎得主將於2015年1月22日的頒獎典禮上公布。藝術獎大展將於2014年11月14日起於新加坡美術館展出,展期至2015年3月15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