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低頭族致命3大風險 減壽罹癌難逃

華人健康網/記者王姿尹 /台北報導 2014.08.14 00:00

低頭族潛藏致命危機!曾經有1位台灣女子到澳洲墨爾本一座碼頭觀光時,只顧低頭滑手機,不慎落海,差點溺斃;其實,低頭族目不轉睛,除了容易造成導致危險駕駛,發生交通意外致死之外,研究也發現,低頭族不良姿勢,會為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導致壽命減短;以及有罹患腦癌的致命風險。

英國醫師警告,長時間低頭使用3C電子產品的姿勢不良帶來的負面效應對年長者尤劇,對身體帶來的危機不亞於肥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壽命減短。

低頭族除了容易分心造成交通意外,英國醫師警告,長期低頭的不良姿勢,會為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壽命減短;此外,長期與手機形影不離,也可能提高得到神經膠質瘤,以及腦膜瘤這兩種腦癌的風險。

低頭族姿勢不良 恐減壽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一篇引述英國聯合脊椎理療協會(United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報告的報導指出,英國脊骨神經醫師警告,長時間低頭看手持電子產品、傳簡訊,會造成姿勢不良,對身體帶來的危機不亞於肥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壽命減短。

報導指出,此姿勢不良帶來的負面效應對年長者尤劇,因身體長期低頭操作電子產品所造成的前傾,與老人常見的駝背情形有關聯,而駝背又與某些肺部疾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英國聯合脊椎理療協會表示,即使是僅有輕微駝背的老年人,死亡率也比沒駝背的老年人高出1.44倍,這個數字與身體質量指數(BMI)高於30的人死亡風險相當。

英國聯合脊椎理療協會執行委員Estelle Zauner-Maughan指出,當人體頭部前傾、形成圓肩時,身體會因為肌肉受限、肋骨無法適當移動,而不能完全呼吸,於是心臟與肺部將無法有效發揮完整功能。協會建議民眾,尋求合格的脊骨神經醫師檢查身體姿勢是否正確,並減少低頭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或是把電子產品放到與眼睛同高,避免姿勢不良。

可攜式電子產品的普遍使低頭族成為潛在的道路安全風險。美國國家安全署資深處長David Teater指出,美國每天有近100人因為車禍死亡,其中,9成的車禍都是因為駕駛人疏失,包括一心多用造成的。

開車分心 低頭族潛在道路風險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引述美國國家安全署(National Safety Council)資深處長David Teater的發言指出,美國每天有近100人因為車禍死亡,其中,90%的車禍都是因為駕駛人疏失,包括一心多用造成的。David Teater表示:「任何一位認知心理學家都會告訴你,人類大腦一次只能專注於一件事情上,無法一心多用。」

雖然造成駕駛分心的因素很多,但可攜式電子產品的普遍所引起的潛在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美國疾病管制局統計資料指出,全美國在2011年6月,收發的簡訊即達1,960億則,較前一年同期上升50%。

美國疾管局同時指出,比起其他造成分心的因素,收發簡訊造成駕駛注意力轉移的頻率更高、時間更長。在美國高中生當中,開車時收發簡訊的風險被認為不亞於酒後駕駛或是與酒醉的人同車。

美國疾管局分析2011年在美國及7個歐洲國家關於分心駕駛(包括開車時講電話、收發簡訊及e-mail)的資料發現,18~64歲的駕駛人中,69%的美國人承認在問卷調查前的一個月內曾經開車時使用手機,歐洲方面,比例小至英國的21%、大至葡萄牙的59%;此外,31%的美國人承認曾在開車時收發簡訊及e-mail,而在歐洲,最少的是西班牙的15%,最高則是葡萄牙的31%。

手機形影不離 小心癌症找上門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引用一份發表於英國《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的研究報告指出,平均連續5個月,每個月使用手機15小時,得到神經膠質瘤及腦膜瘤這兩種腦癌的風險,就會增加2~3倍。

法國學者追蹤447名於2004-2006年間被診斷出來的腦癌患者,分別為253名神經膠質瘤患者與194名腦膜瘤患者。這些患者被與892名控制組研究對象(從一般大眾中隨機選擇的健康者)比較。學者發現,長期密集使用手機者,尤其是常使用手機工作者,例如業務人員罹癌風險較高。

但是此份研究也有與其他先前類似研究不一致的地方。相較於其它研究顯示腫瘤經常生長在慣用側,也就是習慣接聽手機的那一邊,此份研究則認為腫瘤傾向出現在手機慣用側的另一邊。

低頭族改變使用習慣 利己利人

低頭族可能造成的致命危機無所不在,但是其實只要改善使用習慣及頻率,除了可以減少對自身健康的威脅,也可以避免因為分心造成公共意外,傷害了自己及他人。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64/1962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