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今年邁入第67年,台灣精選的團體包括來自屏東的蒂摩爾古薪舞集,是台灣第1支排灣族現代舞團,作品「舞琉璃」以現代舞的形式詮釋排灣族的浪漫愛情傳說,獲得英國「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4顆星的好評。
報導形容「演出內容感動至極,強烈的情感觸動人心,透過演出者的表演溝通,語言障礙似乎消失於無形」,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Dance Base藝術總監戴茲(Morag Deyes)也肯定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演出。
來自台北的肢體音符舞團作品「紅蛋」,呈現1940年代台灣三合院的民俗風情與濃厚人情味,劇照接連登上「蘇格蘭先鋒報」(The Herald Scotland)及蘇格蘭人報,並獲蘇格蘭最大的獨立文化雜誌「瘦子」(The Skinny)4顆星的好評,指出「舞團天衣無縫地完美融合傳統元素、馬戲團式的特技,以及多種現代舞蹈風格。
而來自花蓮,標榜「貧窮劇場」的冉而山劇場是這次成員組成最多元的團體,包括來自阿美族、魯凱族、撒奇萊雅族、閩南和客家族群的藝術家、工藝師、作家、文史工作者、工人、農夫及學生。
他們的作品「彌莎.禮信」結合阿美族神話、祭儀、吟唱與行為藝術,獲英國當地深具公信力的評論網站Fringe Review推薦為國際節目中必看的台灣節目,「泰晤士報」(The Times)撰稿人哈特拉(Donald Hutera)說,「很震撼的儀式!雖然文化意涵不是很瞭解,但很慶幸我身在這裡!」
「彌莎.禮信」全劇以塗抹全場的顏料與泥巴為核心,簡約環保的表演形式獲得愛丁堡大會提名2014年的環境永續獎項。
而來自台南的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作品「孩子.磁場」以同名的文學詩篇為文本,以光影與舞蹈的互動呈現母與子的關係,獲美國知名新聞部落客網站「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評論為「卓越、令人著迷、引人入勝,令人驚豔!
同樣來自台南的十鼓擊樂團是5個團隊中唯一有參加過亞維儂外圍藝術節經驗的團隊,十鼓融合台灣廟宇陣頭特色的街頭宣傳,開演第1週便成為藝穗節的媒體寵兒,照片接連登上「愛爾蘭觀察家報」(Irish Examiner)、「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衛報」(The Guardian)、「歐洲時報」、「The Press Journal」、「Design You Trust」,並獲蘇格蘭先鋒報好評:「比日本太鼓還矯捷靈活!…如果你原本沒有打算要看鼓類節目,台灣印記會讓你很開心而改變心意」。
愛丁堡藝穗節7成以上為英國本地節目,今年國際節目中又有大英國協成員紐西蘭、南非等砸重金舉辦國家主題秀,亞洲節目在藝穗節屬於非主流,台灣季的5個團隊開演第一週就能在3000多個團隊中殺出重圍獲此佳評,實屬不易,顯示在文化部的扶持下,台灣中小型表演團隊當能更有效參與國際展演,讓台灣表演藝術持續在國際舞台累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