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走出陰霾 達娜伊谷重現榮景

中央社/ 2014.08.08 00:00
揮別莫拉克系列報導7之5(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8日電)走出莫拉克風災陰霾,阿里山觀光露曙光。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園區走過風災,遊客重回園區,重現遊客如織榮景。

阿里山鄉山美村達娜伊谷,從古至今就是鄒族人的聖地,鄒語意為忘記憂愁的地方,也是「忘憂谷」的意思。

達娜伊谷溪位於曾文溪上游,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後來被外人侵入毒魚、電魚,造成溪谷中魚蝦枯竭,在前村長高正勝登高一呼下,村民自組巡守隊,是全國第一處以社區力量保育成功的生態公園。

在園區最興盛的時候,每年有10餘萬遊客,年收入可以達到新台幣1000萬元以上,門票收入盈餘還照顧到當地村民的福利,是整個阿里山山美社區生計就業的來源。

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阿里山鄉降下近3000毫米累積雨量,也造成觀光勝地達娜伊谷滿目瘡痍,不僅所保育的(魚固)魚被沖走,園區設施也幾乎被洪水沖毀。

風災後,在當地山美村長莊信義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及鄒族鄉親奔走下,行政院重建會先後召開過8次專案會議,由政府結合民間力量,除重建園區外,還興建達娜伊谷吊橋、福美吊橋、山美大橋等景觀,災後567天、於2011年2月26日重新開園,(魚固)魚回來、人潮回流,達娜伊谷美麗再現。

總統馬英九於2013年8月3日訪視達娜伊谷,稱讚為重建的「奇蹟」。陪同總統一同前往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認為,經過重建會、各級政府,以及民間組織的共同協助,才能有「再現達娜伊谷」成果,這也是政府與民間合作的經典範例。

安麗花表示,達娜伊谷於3年多前重新開園,浴火重生,於去年遊客累積人數已達20萬6204人次,逐漸恢復到風災前的水準,今年上半年的遊客數已近8萬人次,人潮回流,村民期望扮演起觀光火車頭,再現大阿里山風華。

阿里山鄉的達娜伊谷及福美吊橋啟用,達娜伊谷新吊橋是單塔懸索式,具有不對稱之美,中間設置多處眺望平台,30公尺高的主橋塔矗立在達娜伊谷溪畔。福美吊橋採直路式設計,是一座天梯式吊橋,懸搭在曾文溪兩岸。

新山美大橋配合周圍達娜伊谷生態園區等景點,橋台兩端及橋梁外側設有鄒族意象圖騰設施,橋的兩側劃設人行道,橋中央有一處凸出景觀平台,可供遊客駐留橋上,遠眺周遭山景及鄰近福美吊橋、達娜伊谷吊橋,是一座深具鄒族特色的景觀橋梁。可望為達娜伊谷帶來更多觀光人潮。

長期關心社區發展的溫英峰,曾經是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他說,莫拉克風災重創達娜伊谷,當時只能以「慘」字形容,沒有遊客,村民只能靠打零工維生,工作機會較少時,則採摘野菜、到溪流捕抓溪蝦果腹。

達娜伊谷復園後,園區(魚固)魚回來了,人潮也跟著回流,達娜伊谷園區將扮演起阿里山南三村(山美、新美、茶山)的火車頭,再現大阿里山風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