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為莫拉克風災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兩天雨量下了2500毫米,高居全國冠軍。
由於林邊溪堤防潰堤,導致林邊、佳冬2鄉遭大水淹沒,林邊鐵路橋被沖斷,南迴鐵路中斷,2鄉淹水最深達兩層樓高,泥漿灌入民宅,軍方及全國志工出動上萬人救災,整整清淤泥清了2個月。
佳冬鄉是國內龍膽石斑重鎮,莫拉克風災養殖業損失新台幣上百億元,為了要讓養殖業迅速復養,國軍進行林邊溪的疏濬,利用清出的土方填充養殖池底泥,1年後,復養率達7成。
但是,還有部分漁塭及林邊鄉的蓮霧因淤泥堆積過厚,重創到不能養殖和種植,屏東縣長曹啟鴻於是在這些土地上實施「養水種電」的太陽能政策,如今,林邊鄉有一大片的太陽能發電區,不但是災後復建的全國唯一,也是至今全國唯一的「養水種電」區。
縣政府讓地主提供土地設太陽能板,地主收取維護太陽能板的費用和租地費,收入比原先的養殖和種蓮霧還豐,同時,太陽能板下,推廣種植有機蔬菜,縣府還規劃將林邊鄉打造成光電智慧城,災後重創的土地,將搖身變成最先進的智慧城。
被沖斷的林邊鐵路橋,也已興建成高架鐵路橋,終結每雨鐵路橋必淹、南迴鐵路中斷的命運。
山區重創的16個部落,不是村落遭土石流淹沒,就是移山形成危險部落,包括霧台鄉佳暮村、阿禮村、大武村、好茶村和吉露村、三地門鄉大社村、德文村和達來村、泰武鄉泰武村、來義鄉義林村、來義村和丹林村、瑪家鄉瑪家村及牡丹鄉高士村及中間路部落。
16個部落遷居,分布在5個永久屋,居民在部落裡重建家園,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與屏東縣政府協助居民發展產業,各部落除了手工藝產業外,還在心靈耕地及原鄉山上農地上發展農特產業,每個永久屋部落都有產業發展中心。
禮納里部落入口處有個「瑪家穀倉」提供風味餐、手工藝品和部落導覽,禮納里是5個永久屋部落裡觀光客最多的部落,部落的木屋建築及居民的藝術創作,讓禮納里成為頗負盛名的「普羅旺斯部落」;泰武村民居住的吾拉魯滋部落則發展咖啡產業,部落裡的泰武國小是全國唯一的太陽能校園,古謠傳唱名聞國內外,也成為觀光部落。
另外,長治百合永久屋部落的居民發展有機紅龍果及辣椒農特產,居民自製辣椒醬,銷售量不錯;來義鄉3個部落遷居的新來義永久屋部落則發展山芋和有機蔬菜產業。
莫拉克災後復建,屏東在平地和山區都各創造了全國之最,沿海的「養水種電」是全國唯一,而山區霧台鄉被沖斷的伊拉橋,重建後成為最全國高橋梁谷川大橋,橋墩高達75公尺,茂林國家風景區規劃谷川大橋遊憩區,霧台鄉災後觀光資源比災前更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