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已55天,他先邀7個南亞鄰國政府領導人參加他的宣誓就職。新政府接著在中東友邦協助下,成功送回受困伊拉克46名護士和上千印度人,化人質危機為轉機。本週剛結束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則讓莫迪躍多邊舞台。
莫迪16日在金磚國家峰會場邊會晤時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說:「在印度問說『誰是印度最好的朋友』,即使小孩也會回答,是俄國。因俄國曾跟印度同舟共濟度過危機。」
這番話其來有自。印度在冷戰時期就與前蘇聯關係密切,軍火交易尤其是雙邊關係最大支柱。蒲亭2000年首訪印度,兩國結為戰略夥伴,年度峰會同年制度化。俄國之外,目前跟印度召開年度峰會的國家僅日本。
印度跟美國在內其他國家結為戰略夥伴後,為凸顯雙邊關係,2010年第11屆印俄峰會時,兩國將關係升級為「特別和特殊戰略夥伴關係」(Special and Privileged Strategic Partnership)。
然而,莫迪跟蒲亭見面時料想不到1天後震憾全球的事件。
馬航班機17日在烏克蘭東部疑遭飛彈擊落墜毀。即使尚未確定責任歸屬,但298人罹難的悲劇,不僅升高烏克蘭危機,因機上有192名荷蘭人、10名英國人、4名德國人,事件將使俄國與西方更緊張。
事件打亂莫迪政府與所有強權國家交往的外交策略,使新德里在俄國與西方國家日增緊張關係中更難拿捏。
一來,北疆查摩與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省分離勢力如芒在背,新德里不可能支持克里米亞(Crimea)以住民自決公投方式加入俄羅斯聯邦這個既成事實。同時,莫斯科支持烏東叛軍的作法因馬航墜機而引起國際公憤,若新德里繼續跟這個「特殊夥伴」走近,不無因此付出代價的可能。
烏克蘭駐印度大使謝夫成柯(Oleksandr Shevchenko)接受「印度人報」(The Hindu)專訪說:「我們期盼印度對俄國干涉烏克蘭事明確表態。你們是朋友,最好的朋友,你們應該跟俄國談談這事。」
印度對馬航墜機事件迄無任何反應,外交部未表態,連對罹難者表示哀悼也沒有。
莫迪在巴西期間登國際舞台初試啼聲時,曾公開呼籲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改革。做為1個渴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潛在大國,新德里始終如一地在重大國際議題上保持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