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網路新世界 專家憂政治效應

中央商情網/ 2014.07.16 00:00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特稿)社交媒體被視為庶民利器,2011年阿拉伯之春,就有賴網上不斷更新消息、匯聚人氣。但網路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科技公司匯聚大數據和隱密的演算法,引發專家憂心政治操弄效應。

去核心、多元發聲的社交媒體帶來訊息與溝通的革命。阿拉伯之春、烏克蘭爆發抗爭時,推特、臉書等網路媒介被吹捧為人民對抗專制政府的武器,有助於推動民主與自由。

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揭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監看計畫之後,網路使用者發現,在一網打盡的蒐集模式下,私人訊息、照片都匯聚在大數據中,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監看、分析。

日前曝光消息指出,臉書在未告知使用者的情況下,操弄動態時報訊息,觀察使用者間情緒感染的效應。

義大利記者吉安尼(Alfonso Gianni)指出,臉書的目的應該是藉著理解情緒波動和參與度,來促銷廣告和帶動業績。「不幸的是,事情沒這麼單純」。

他說:「撇開研究法、學術倫理和隱私,這項研究揭示可以透過演算法操弄人的意向,在商業上能促使大家去買某產品。但不僅只於此,這也干擾人的自由,尤其臉書和國家安全局有著聯繫時。」

他表示,「這意味著,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老大哥降臨,社交媒體可以控制或阻止政治活動。自由溝通平台其實是操弄人類心智與行為的牢籠」。

政治學者庫里尼(Luigi Curini)說,與傳統媒體相比,社交媒體的革命性意義在於,可以快速介入控制、即時影響實驗結果。

他對義大利與法國在選舉期間的社交媒體進行內容分析後發現,比傳統民調更準確預測結果,尤其是主流候選人。

近年埃及、土耳其發生大型抗議時,美國國防部使用網路情緒研究觀察、預測社會運動走向。

2010年美國期中選舉時,研究者在臉書上設置「已投票」按鈕,拉動約34萬人投票,在勢均力敵的選戰中足以影響勝負。

臉書還可以透過演算式影響出現的訊息。哈佛學者齊特蘭(Jonathan Zittrain)說,「假設臉書在選舉時,減少不喜歡的候選人曝光率,會發生什麼後果?」

他說,「原本是幫我找到他人發文的工具,卻變成依他們的政治議程塑造我個人經驗時,我覺得被背叛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