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臉書做實驗 70萬用戶成「白老鼠」

自由時報/ 2014.07.01 00:00
「情緒感染」心理實驗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社群網站巨擘「臉書」(Facebook)對近70萬名不知情的用戶,進行大規模有關「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的心理實驗,消息傳出後一片譁然,撻伐聲不斷,有人抨擊臉書玩弄用戶情緒,將用戶當成白老鼠。臉書已對此致歉,但也強調並未侵犯隱私權。

臉書致歉 強調未侵犯隱私

華爾街日報報導,臉書為了瞭解是否能改變用戶的情緒狀態,並促使其發佈更多正面或負面內容,於2012年間更改演算法一週,以自動從68萬9003名用戶的動態消息中,刪除含正面或負面情緒用字的內容,以瞭解臉書上傳達的正面或負面情緒,會不會感染用戶並影響其張貼行為。

這份由臉書、康乃爾大學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共同進行的研究,刊登於6月17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研究摘要指出:「對於動態消息中正面內容減少的人而言,其近況更新的用字有較大比例是負面的,較小比例是正面的,而對負面內容減少者,則發生相反模式。」

換言之,當動態消息頁面出現較多友人的正面消息時,用戶也會張貼較多正面資訊;當出現的都是友人的負面動態,用戶也會發表較多負面貼文,顯示用戶的確會被動態消息改變情緒和發文內容。據稱這是第一項可證明社群媒體有大規模情緒感染力的證據。

臉書此舉引發強烈反彈。Animalnewyork.com寫道:「我們擔心的事已成真實:臉書將我們當作白老鼠,不僅演算出哪些廣告我們會回應,而且還改變我們的情緒。」Slate.com則稱該實驗是「不道德的」,並說「臉書蓄意讓成千上萬的人悲傷」。

臉書則澄清,使用的資料完全沒有針對特定帳號,且篩選正負面消息由電腦程式負責,不需人工介入,用戶也毋須擔心隱私外洩,「符合臉書的資料使用政策,所有用戶在成立臉書帳號時,都事先同意該政策」。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臉書科學家克拉默(Adam Kramer)也出面致歉,強調這項實驗的目的是希望瞭解用戶的發文習慣,以及不同類型貼文對用戶情緒的影響,引發用戶不滿為其始料未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