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十二年國教的「反教改陰謀」

yam蕃薯藤新聞/黃致翰/專欄 2014.06.19 00:00
十二年國教跌跌撞撞上路,首屆國中會考甫落幕,可說是民怨四起。教改的精神在於破除明星學校迷思,扭轉文憑主義現象,減輕無謂競爭所導致的精神內耗,使我們的青少年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熱情,讓教育與學習回歸自身的目的,並附帶使國民更能透過終身學習,適應快速變遷的世界。 其中,高中全面免試入學,是最重要的一項政策。但實際施行,卻擺脫不了菁英教育的意識形態,不但考試不減反增,甚至連才藝體育、服務學習,都成了競技廝殺的場所。弔詭的是,民眾一邊抱怨這種範圍與強度都更大的考試篩選制度,卻沒有訴求政府應落實免試精神,反倒矛盾地懷念起高中聯考,因為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公平。 事實上,即便目前的「菁英主義假教改」實際上因為考試與競爭越來越多,的確是比聯考對社經地位較低的孩子更不利,但這並不能抹煞聯考本身也是對社經地位較低的孩子不利這樣一個有學術證據支持的事實。但是,這樣一個以免試為口號,實質上卻更競爭、更多考試、更菁英主義、更不公平的假教改,卻成功讓人忘記聯考的不公平。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目前的十二年國教政策,背後是否受到欲維持聯考制度的既得利益階級操盤。 若不想讓反教改的既得利益者得逞,我們必須冷靜激動的情緒,實際檢視教育科學證據,以理解並分享「將教育視為公共財」這樣一個平等主義的理念。 根據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劃)在2012年所發表的調查了全球65個國家的研究報告,證實了教改的原始理念是正確的。PISA發現,國家中依照學業表現來篩選學生的菁英學校越多,並不會使學生的整體表現更好,而且還會導致社經地位較低的孩子表現更差。而且,校內能力分班現象越嚴重的國家,學生表現的學業程度就越差(偏相關係數:-0.26)。此外,PISA也發現帶有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的學校私有化與市場化競爭策略,並無法達到讓孩子的表現更好的目的,而只能保障權貴子弟的階級,並傷害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更重要的是,PISA還發現,不管用的是聯考還是會考等等五花八門的考試,一個國家依照學生的學業能力來決定可以讀哪間學校(能力分校)的程度越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就越低(附圖)。這樣的結果也支持考試與競爭會扼殺學生學習動機,不但讓我們的孩子活在壓力與痛苦之下,還使孩子離開校園後更難具備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更容易受到全球化快速變遷的傷害。 除了以全球數據為基礎的科學研究之外,芬蘭教改的成功經驗也教導我們,應該尊重教師專業,讓老師擁有安穩合理的待遇與教學自主的空間,而不該用各種消費主義式的績效與評鑑指標等外在動機,來扼殺教師的教學熱誠與內在動機。 教育是一生的事,是全民的事。我們誤以為菁英才是帶動國家發展的動力,應該特別篩選出來培育。但競爭篩選與階級培育的後果,卻犧牲了讓更多人培養自我學習與關心社會的公民素養,同時造就了從小與廣大民眾生活隔離而看不見社會底層悲哀的菁英官僚階級。 我們應該抵抗新自由主義侵襲的惡潮,破解教育商品化、私有化、市場化的競爭力迷思,從戒嚴時代反共洗腦教育對平等主義的恐懼中解脫,而不該鴕鳥心態式的只看到聯考那兩天的公平,只看到教師績效與評鑑的枝微末節,只看到學生帳面上、學校內的考試成績,只看到菁英學校由社經地位的撐腰與篩選機制的偏差所美飾的升學指標;卻看不到被競爭扼殺學習動機的學生,喪失了終身自主學習能力,出了社會之後徬徨無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