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端午放粽美食 吉那富原民智慧

中央社/ 2014.06.01 00:00
端節粽各地口味大PK專題5(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1日電)原住民排灣與魯凱、卑南族常吃的「吉納富」,類似端午粽子,卻包裹假酸漿葉,吃多了也不脹氣,美食展現原住民族的智慧。

入夏的屏東春日鄉海拔最高的士文部落,盛產的小米正在沿山坡地建築的房舍廣場曝曬,包著頭巾、排灣族的75歲VuVu(老奶奶),和一旁的古華國小士文分校的四年級曾孫,忙著翻曬一捆捆的小米。

「現在外面收購,一斤160元(新台幣),與你們北部的小米粥的小米,不太一樣。」老VuVu操著不太標準的漢語介紹,她向中央社記者說,這就是製作「吉那富」最好的小米。

小米粽子各族幾乎都有,名稱不一樣。魯凱族、排灣族等原住民所常食用的粽子,稱為「阿拜Abai」(魯凱族)或也有稱為「吉那富Cinavu」(排灣族)。

5月中旬,台灣路竹會醫療團深入高雄市茂林區的魯凱多納部落義診,市集的小米粽飄香,也稱為吉那富,顯見粽子名稱已經跨族群融合。

在新北市府輔導的「原味坊」部落餐廳推廣下,都市人也能享受到原鄉美食。店長是台東縣達仁鄉的排灣族人烏妮,她說, 原住民美食展現祖先的智慧,以假酸漿葉包裹在小米或糯米的外緣製作粽子,一併吃了有助消化, 吃多了「吉納富」也不會脹氣。

當小米收割時,族人會慶祝豐收,小米漿製成如漢人的粿,稱為阿拜(Abai),小米粒或糯米製作如粽子的長條狀就是吉那富,包裹的餡料主要鹹香豬肉。

和一般肉粽不同的是,除了外頭以月桃葉子包裹,內層還夾了一片可以吃的薄葉,黏附在小米上,即為假酸漿葉子。吃起來口感香Q、飽足感十足。

排灣族稱假酸漿葉為 Lavilu,分布在台灣中南部低海拔山坡林地邊緣、樹叢、路旁及平野地區。

假酸漿的葉面粗糙,為多年生草本。原住民族人最愛採其寬大的嫩葉,經由川燙去除異味後,可包裹、保存食物。

烏妮說,吉那富以芒草或花梗紮好蒸煮,內餡食材可以變化,甚至有人還包蝸牛肉。吉納富煮熟後,假酸漿葉黏附在小米上,可連葉一起吃,口感帶點甘苦味及葉子的辛香,口味特殊。

烏妮說,假酸漿葉通常都是到山上採摘, 外面買不到,且容易枯萎,所幸現在從原鄉宅配到都市很方便。目前一般家庭也常吃吉那富,不必在特別的小米祭典才可吃到,端午節吃原住民的吉那富小米粽,更體會異族風情。

都會區的飯店主廚則融合原民智慧並展現創意,新莊翰品酒店推出小米與黑豬肉結合的「XO醬小米粽」,以雲朗觀光雲饗饌XO醬,搭配原住民傳統美食,油脂均勻的黑豬肉及東台灣的小米,口感微辣但不重鹹,提點出最與眾不同的風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