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美國正在剝奪中國發展的條件

俄新網/俄新網 2014.05.15 00:00
來源:“俄羅斯之聲”中文網站

美國企業開始把在華工廠轉到國內。歐洲生產商也在走這條路。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投資者逐漸失去對中國的興趣。

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BCG)在大型企業間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在華美國企業中,有一半以上在2013年年底把產能已經轉到或打算轉到國內。波士頓咨詢集團的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實業回歸”——先前被轉到國外的廠家再被轉回國內——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結果,中國的生產能力已經連續四個月走低。根據不久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今年頭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為7.4%,創自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同比增幅最低。在美國仍是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以及中國最大外資來源國的條件下,大量從中國轉移外資廠家將會大大增加中國保持7%增速的難度,況且保持7%本來就已很不容易。

美國為什麼要剝奪中國的生存條件?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別爾格爾把實業回歸同美國國內的問題聯系在了一起。

他說:“美國經濟早已不再基于實業部門,而是基于金融部門。這也正是它的弱點。這可帶來各種危機風險。目前美國開始再工業化,因為出現了加強實業部門的必要性。”

類似的過程也在歐洲進行著。2014年1月歐委會通過了工業複興通訊文件,其中呼籲採取緊急措施恢複歐洲工業潛力,並強調強大的加工業對確保經濟穩定的重要性。到2020年歐盟打算讓GDP中的工業比重從15%升至20%。

隨著作為世界工廠的魅力的逐漸喪失,中國該怎麼辦?早就談論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准備將主要依靠內需發展,何況有13億人口為此提供了可能性。然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非易事。別爾格爾認為,很可能在目前條件下,中國將主要依靠服務出口貿易。

他說:“出口工業產品放緩,而服務出口對中國將來走向世界市場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此外,這也是解決勞動力過剩的一條捷徑。在服務行業創造就業崗位要比在工業領域廉價得多,因為沒有必要向生產能力、基礎設施等注入巨額資金。今天城鎮化是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所以越來越注重發展服務業。”

在這方面已初見成效。2013年中國GDP中的服務業比重首次超過工業生產比重。房地產、零售業和金融占GDP的46%,而工業生產所占比重僅占44%。專家們相信,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將是明顯趨勢。但是仍有增長余地。要知道,服務業總量在發達國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別爾格爾指出,最重要的是,這一增長超過了外國企業逃離中國的速度。否則中國將迎來艱難時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