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處亞熱帶,潮濕又悶熱的環境特別誘發過敏症狀,有些人噴嚏打不停,有些人則是皮膚搔抓不止,嚴重干擾生活。為了避免擾人的過敏症狀反覆發作,許多過敏體質患者長期服藥調節免疫系統,且隨著漢方保健之道興起,越來越多人捨棄可能含副作用的西藥,改而選擇天然的中草藥,但這些複方中藥材真的比較安全、有效嗎?
黃耆具有固表止汗、補益脾土、改善瘡瘍組織血液循環的作用,是常見的抗過敏中藥材。
過敏是一種很難根除的症狀,依照醫學只能做到減敏治療,避免過敏症狀反覆發作,其中抗過敏藥物就是減敏治療的重要環節。不過,對於低劑量類固醇、抗組織胺等常見的抗過敏西藥,國人普遍擔心副作用,長期服用的意願低,改而尋求中醫療法,服用具抗過敏功能的中草藥,希望藉此調整體質,遠離過敏。
預防過敏發作 常見中草藥大公開
臨床常用的抗過敏中草藥,包括具發汗解表、宣毒透疹、可緩解風濕疹的荊芥;可祛風解表、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白芷;能行氣解鬱、祛風止癢、緩解牛皮癬和麻疹的薄荷;具疏散風熱、降低肌肉和神經緊張反應的蟬蛻;可固表止汗、補益脾土、改善瘡瘍組織血液循環的黃耆。
其他抗過敏中草藥,還有具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祛痰止咳、保護支氣管黏膜作用的甘草;能清熱利濕、降低皮膚搔癢感的茵陳;可溫經止血、止咳平喘去痰的艾葉;具清熱解毒、抗皮膚發炎作用的金銀花;可瀉火解毒、滋陰降火、改善肌膚過敏反應的黃柏。
中西藥抗過敏!劑量過高都是毒
不過,台中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務科主任胡松原醫師提醒,無論是西藥或中草藥,它們都是藥,但只要在容許劑量下服用就是「補藥」,一旦劑量服用太高則成「毒藥」。舉例來說,民眾經常使用的普拿疼,主要成分為acetaminophen(乙醯氨酚),適量服用可發揮解熱、止痛的效果,但過量則會引發肝毒性。
胡松原醫師提醒,中藥多為複方藥材,真正抗過敏的成分不明確,誤用反而可能引發其他代謝功能的異常。
除了服用劑量的問題之外,相較於成分單純的西藥,中草藥多為複方成分,臨床很難判斷真正發揮抗過敏效果的成分為何,且有時候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反而激發其他疾病,不得不慎。
胡松原醫師指出,甘草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是臨床常用的中藥材,但和其他藥材混搭使用後,並非所有過敏體質患者皆適用,有些人可能會因甘草的特性,出現鉀離子下降、肌肉無力的症狀。有些過敏體質者服用複方抗過敏中藥後,雖然可有效降低過敏復發率,但反而會因其他藥物的作用,出現過敏以外的不適症狀或疾病,例如代謝功能異常等。
中草藥抗過敏 事前過敏檢測+事後定期血檢
醫師強調,原則上不反對過敏體質者服用中草藥抗過敏,但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配合當下的免疫功能狀態處方適當的中藥,做過敏測試後再找有合格牌照的院所買藥,若服用後感覺身體不舒服,應盡快回報門診醫師,告知近期所服用的藥物和其他食物,以利於回溯推敲引發不良反應的成分,進而調整治療方向。
更重要的是,服用中草藥後務必定期抽血追蹤,可及早發現藥物不良反應的徵兆,早期因應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