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預估效益不是江湖賣藥,說明風險不是神棍騙人-關於媒體報導4月13日「服貿怎麼簽?臺灣怎麼顧?」座談會之回應

大成報/ 2014.04.14 00:00
【大成報記者林瑞明/台北報導】有關媒體報導4月13日「服貿怎麼簽?臺灣怎麼顧?」座談會等相關內容,經濟部特回應如次:

一、 預估效益不是江湖賣藥:

前述座談會中,若干學者質疑政府對於從ECFA到服貿協議的效益說明是「一路都在騙」。

事實上,有關ECFA早收清單的效益,政府持續公布於ECFA專屬網站上,歷年來均顯示早收清單貨品出口大陸的成長率遠高於我整體貨品出口大陸的成長率,亦使得農產品貿易從逆差轉變為順差,顯示確實有其效果。部分人士持續將「兩岸貨品貿易完全自由化」的預估效益當作ECFA早收清單應有之效益,再指責ECFA效益不佳的說法是有問題的。

有關服貿協議的預估效益,政府均已公布在網路上,可受公評。外界對於市場開放可能帶來的風險或有不同看法,部分人士認為風險很高,故稱「弊大於利」,但服貿協議中已有許多條文可作為管控風險的依據,政府歡迎各界對於風險控管提出具體建議,亦將依據各界的意見調整管控相關風險的機制。

部分人士主張重啟談判,惟依據這些人士的主張,可預見兩岸相互開放的項目只有更少,不會更多,也將使預估效益更低,暫先不論陸方是否願意重啟談判,我方是否值得花更多的精神去談一個效益更低的協議,還是值得花同樣的精神去討論如何管控市場開放的風險,以及自由化成長的果實如何讓大眾所共享的問題,確實值得全體國人思考。

二、 說明風險不是神棍騙人:

前述座談會中若干人士質疑政府對於服貿協議不生效可能帶來的風險有誇大之虞,認為政府像「神棍」,並稱精進生產要素(例如提升產品品質、培育人才、發展創新及創意)才能使國家發展。

事實上,服貿協議雖然不是萬靈丹,但在我國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都在努力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情況下,服貿協議不生效確實有讓我國邊緣化的風險。在APEC的21個會員國中,目前還沒有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的只有俄羅斯、巴布亞紐幾內亞、臺灣和香港,其他國家都已參加,有些國家還兩邊同時參加。TPP及RCEP國家合計占我國對外貿易的7成,若此2個協定生效而我國無法加入,對我國經濟確實將產生很大的風險。

競爭力的來源確實不是只有較低的市場進入障礙,提升產品品質、發揮生產效率、掌握關鍵智慧財產權等都可以是優勢的來源,但這些都需要企業持續的投資,而企業投資需要穩定的環境,以及具遠景的未來,在一個還沒投資就先面臨市場進入障礙的環境下,是較難說服企業加碼投資的。故政府除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也必須推動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才有利於提升臺灣的競爭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