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拋開完美主義 焦慮症不上身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4.03.31 00:00

正值青春期的學生,除了要面對自己生理的巨大變化,更要應付學業、同儕等壓力,往往易受焦慮症等精神疾病纏身的困擾。精神科醫師表示,適度的緊張感是進步的動力,但當壓力接踵而來產生莫名或是無故的緊張則稱為焦慮,若沒有適時的情緒抒發,則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

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往往需要面對課業、同儕、升學等壓力,緊張、焦慮的情緒長時間積累,若無法妥善抒發,易陷入焦慮症困擾。

精神科醫師陳逸群表示,在其門診經驗中,就曾遇過這樣的案例,17歲的小雁,是個積極樂觀的小女生,在學校課業排名前五名,平時課業上都不用爸媽擔心,但在面臨考試,不論是學校的期中、期末考或是準備學測考試前總是會肚子痛、不好入眠且容易感冒,即使接受看診、治療,症狀仍不見減緩。不過,一旦考試結束,所有不適的症狀又都不藥而癒,讓爸媽常為了小雁的健康傷透腦筋。

精神科醫師對焦慮的解釋為莫名、無緣無故的緊張,而心理學上的解釋是壓抑住對某個事件的緊張,表面上說不在乎,其實心裡非常在意,患者會採取「災難性的思考」,把疾病想得太嚴重或覺得事件會演變成大災難,如一有發燒症狀就擔心是肺炎,一個地震就想成房子即將要垮掉等,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睡覺也無法好好入眠,導致常常需要看醫生。

焦慮症分多種 症狀視肇因而定

精神科醫師陳逸群表示,焦慮症除了好發於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外,青壯年族群也是高發生率的一員,造成這樣的情況發生主因,多與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生活、工作壓力大有關。而焦慮症又會依據起因不同,可分為恐慌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及慮病症等類型。

若身體出現病痛如腹瀉、胃痛等症狀,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花時間到處找醫師,經常請假不上班、上課等,則稱為慮病症。

一般來說,突然且反覆發作的極度不安感加上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等為恐慌症;在面試、口試時須上台講話,會有口吃或腦子一片空白,對一般的社交場所產生逃避心理為社交恐懼症;腦中重複一直出現幾種特徵的意念如怕髒、怕做錯,以致重複做一些如洗手、檢查等來克服強迫意念則稱為強迫症;而當身體出現病痛如腹瀉、胃痛等症狀,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花時間到處找醫師,經常請假不上班、上課等,則稱為慮病症。

避免焦慮症上身 先從學習輕鬆看待事物開始

要避免焦慮症上身,要先讓自己跳脫災難性的思考,學習如何輕鬆看待事物,並

讓自己跳脫完美主義的框架,培養運動的習慣,適度的跟家人及朋友分享快樂悲傷,讓情緒能找到出口抒發。若仍無法改善症狀,亦可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等專業人員的幫助,透過行為治療或是藥物治療讓疾病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焦慮睡不好?》每天10顆杏仁入夢鄉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18143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