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星國經濟成長 維持高度開放

中央社/ 2014.03.23 00:00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23日專電)新加坡因缺乏天然資源,保持對外高度開放,並與多國洽談自由貿易協定,是新加坡維持經濟成長的基本政策。

新加坡是一個島國,缺乏天然資源,因此深知要打好經濟基礎,必須對外開放,美國傳統基金會日前發布的2014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新加坡就高居全球第2,僅次於香港。

新加坡從建國初期至今,從勞力密集型經濟、資本密集型經濟、技術性經濟,逐漸轉型到知識型經濟,新加坡透過幾乎所有貨品都零關稅的政策,打造自己成為轉口貿易中心,並透過財政獎勵政策,吸引外資到新加坡投資或設置總部。

新加坡另一策略是和許多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和20幾個國家簽有自貿協定,包括中國大陸、美國、紐西蘭、印度、日本。新加坡是目前正在洽談中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創始成員國之一,也是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國。

透過這些自貿協定,以新加坡為據點的出口商和投資者可以享受多重優惠,例如關稅減讓、進入特定領域的優先途徑、更快進入市場和享受智慧財產權保護。

由於開放式的經濟易受國際大環境影響,新加坡近幾年經濟成長率放緩,但無損新加坡開放的決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多次表示,追求經濟成長仍是政府的目標,他表示,經濟成長了,工人的薪資才會成長。

新加坡去年底和歐洲聯盟完成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雙方承諾降低非關稅障礙,並讓服務業進入對方市場,包括環境服務、電腦相關服務、金融服務、海運服務和電信服務等,雙方也將互相投資永續能源產業,確保貿易不會傷害環境永續發展。

新加坡於2008年10月和中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人員流動等領域。新加坡當時表示,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這份協定將使更多新加坡商品進入大陸市場,並進一步發展雙方良好的貿易與投資關係。

不過,對外開放的同時,新加坡主要的服務業仍掌握在國家手中,例如計程車、公車系統、銀行、零售、媒體、電信、網路等,都有隱藏門檻,並透過淡馬錫控股,確保這些產業還是掌握在新加坡人手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