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思想高潮:多元成家與一隻貓(上)

立報/本報訊 2014.02.26 00:00
圖文■李佳霖

如何成家?為何成家?一直以來就不是一個簡單、自然的過程,卻又被台灣這個推崇「成家立業」的社會給自然化。

自從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提出「多元成家」草案後,其中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合法化)最被社會大眾討論。但此草案其實還包括伴侶制度與多人家屬這兩項。而人們對於「家」的想像,例如家的成員、家的空間、家的氛圍、家的功能等,確實存有諸多侷限或成規,使人拿得起卻放不下。

家的變革

前2年我爺爺去世,台南鄉下老家只剩我奶奶一個人住。在當時,這個家變得更「安靜」了,安靜到我奶奶半夜被吵醒,無法入睡。她不想請看護,更不願住在安養中心。對她而言,看護是外人,不是「家人」,安養中心更不是家。類似這種家的變革,是許多人正在面臨或將來可能面臨的課題。

我奶奶的3個兒子與媳婦,以及2個女兒與女婿中,只有我爸媽願意放棄原本在北部的工作與生活,毅然決然搬到鄉下照顧我奶奶、與她同住。我爸媽把孝順父母當作天經地義的事,為了使這個家更「健全」而搬回台南,也是他們心甘情願。

但孝順是一回事,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又是另一回事。就拿我父親為例,要一個從國中畢業就離家到北部工作好幾十年的人,一下子辭去工作,回到老家跟自己的媽媽住在一塊,還真有點不習慣。在台南這個家中,有太多生活模式與習慣必須無條件遷就、順從我奶奶。許多小地方的不習慣所積累的重量,常常壓得我爸媽喘不過氣。

小三與小四

有一天,我爸在庭院某處的木材堆中,發現了1隻母貓與2隻小貓。一開始貓都很怕生,探頭出來玩,見到人影又趕緊躲回去。我爸會定時準備生魚肉末給牠們吃,偶爾逮到一兩次機會就摸摸牠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跟這些貓兒「搏感情」。漸漸地,這些貓咪開始會跟我爸媽撒嬌。我爸將那2隻小貓取名為「小三」跟「小四」,據說是因為我姊跟我是老大和老二的緣故。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爸媽在鄉下的生活有了一點改變,一種對於家的組成與情感依託的變化。

(下下週續)

圖說:爸懷中的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