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楊燦堯表示,德國的再生能源研究與技術在世界上居領導地位,是台灣尋求合作的重要伙伴。台德雙方於2009年在台北首次舉行關於可燃冰議題的雙邊研討會。
目前雙方合作的單位,在德國是不來梅大學(Bremen University)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及位於基爾(Kiel)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GEOMAR),台灣方面則由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推動執行。
2013年德國研究船太陽號Sonne曾前往台灣西南海域進行可燃冰探勘,蒐集海底相關資訊。在13-14日兩天的會議中,雙方學者分別報告並討論在台灣西南海域合作的最新調查結果。
中華民國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地熱與天然氣水合物主軸中心與德國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在會議中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於今年9月在台灣西南海域利用台灣海研5號合作進行P-Cable三維震測系統調查及海底地震儀等研究。
這項海研計畫旨在對台灣西南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分佈與地質特性能有更清楚的認識,有助於後續探勘調查。
30多位台德學者參加會議,中華民國駐德國代表陳華玉也受邀參加開幕式並致辭。陳華玉指出,台灣非常缺乏天然的能源資源。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在台灣西南外海含量豐富,是替代能源的重要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