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行方不明:分類與命名的難題

立報/本報訊 2014.02.13 00:00
■張正

分類永遠是個難題。誰來分,誰被分,誰和誰是同一類,以及分類後的命名,都是難題。

頗負盛名的越語老師陳凰鳳,日前發表《別叫我們南洋姊妹》一文,表示「南洋」是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歧視用語,她以越南京族的身分拒絕被標示為「南洋」。

此一說法,似乎指向在台灣移民運動中努力十年的南洋台灣姊妹會。南洋台灣姊妹會隨後以《請大家重視南洋姊妹主體性》一文回應,表示會內「上百位來自東南亞各地的會員」,並不覺得南洋一詞有歧視之意。

中國的確以自己為中心,將四方分別稱之東西南北洋,這有點像每個人以自己為中心,分前後左右一樣,在中文的脈絡裡,實在說不上歧視。(過去中國把周圍民族依據方位稱為「南蠻、東夷、西戎、北狄」,都不是人,就真是露骨的歧視了!)而越南和菲律賓以自己為中心,把中國稱之為南海的海域,分別稱為「東海」和「西海」,韓國也以自己為中心,把中國稱之為黃海的海域稱為「西海」,都有道理,無可厚非。

不過,有沒有歧視,還得看「自認被歧視者」的個人感覺。既然陳凰鳳老師拒絕「南洋」,下次見到她,我當然要小心避開這個詞,以示尊重。而南洋台灣姊妹會的朋友喜歡自己的名稱裡有「南洋」,那更好,我本來就習慣稱她們為「南洋姊妹會」。不過請注意,「姊妹會」是這個「姊」,不是這個「姐」,她們很在意,我常常被糾正。

最歧視東南亞的用詞,我認為是「印度支那(Indochina)」。只因為東南亞地處印度和中國之間,就直接把「印度(Indo)」加上「中國(China)」,當作東南亞的名字,這簡直不是名字!好比不直接指稱要找的人,而是喊:「嘿!站在兩根電線桿中間的那位!」但是當初之所以這麼命名,我想也是因為東南亞太多元、太難懂,遠道而來的西方殖民者也累了,所以才這麼便宜行事。

總之,文字太有限,世界太複雜,有時候不得不將就。「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要陳述必須用手去指。」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寫下的這段話,永遠適用。如果真的想要研究「東南亞」或「南洋」,全台唯一的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正在招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試試。

(獨立媒體工作者)

延伸閱讀

行方不明:行方不明拚經濟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571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