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習風徐徐 能否吹散霧霾?

中央社/ 2014.02.06 00:00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台北6日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以來,展現了有別於前任領導人的施政風格,大陸官場吹起陣陣改革風。這股改革之風,能否吹散中國在各領域所面臨的有形或無形霧霾?

頭一個當然是空氣中的霧霾。在改革開放大旗下,中國大陸數十年來全力發展經濟,獲得了傲人成績,卻也留下後遺症,由PM2.5(細懸浮微粒)構成的霧霾就是其中之一。

過去一年,霧霾橫掃大陸各地,威脅了民眾健康,也影響了中國的形象,大陸官方有心治理,陸續提出了因應對策。

只是霧霾並非朝夕間形成,解決之路也勢必無法一蹴可幾,除了涉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能源結構調整,長年下來在各層面累積的問題也亟待化解。

有專家悲觀地認為中國大陸的霧霾治理無望;還有人直言此事考驗著大陸當局的執政能力;而習近平在2013年底赴地方視察時則說,解決環境問題要邁出更大步伐,「也要有耐心定力」。

看得到的霧霾出現在空氣裡,看不到的「霧霾」則藏身於經濟發展的路上。

春節前,北京一場財經座談會中,北京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會中慨陳,三大利益團體掣肘當前大陸經濟制度的變革。

李稻葵說,這些利益團體包括:借錢追求經濟成長數據的地方政府、處於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以及手握審批權的部分中央部委。

中共18屆三中全會去年底提出攸關中國大陸未來發展的改革藍圖,其中在經濟領域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項宣示有別於以往官方聲明中的「呼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學者指出,在大陸經濟改革的前進道路上,上述利益團體有一定阻礙作用,如何突破既得利益格局,是改革的關鍵。

至於衝破阻力的希望所在則是「民眾的話語力量」。學者認為,大陸高層表態宣示改革後,期待改革的網民與草根階層將跟進發聲,而草根的聲音有助於化解擋在改革路上的阻力。

不過,網民與草根的聲音要能發揮力量,首先還得突破層層的「政治霧霾」。

北京財經雜誌前副主編羅昌平2013年獲得國際透明組織頒發的清廉獎。獲獎前,羅昌平以真實姓名在網路檢舉前大陸能源局長劉鐵男涉及重大貪腐,並導致了劉鐵男的下台。

羅昌平在頒獎典禮致詞時說,大陸的空氣霧霾固然嚴重,但是「政治霧霾」更嚴重。

這話怎麼說?羅昌平解釋,「腐敗」在當今中國大陸幾乎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有如癌細胞一般蔓延到社會各角落,形成「全民腐敗」的共罪結構。

羅昌平認為,在資訊時代,權力的壟斷可透過控制資訊加以達成。無論權力的產生過程或權力的運行環節,資訊不對稱與不透明,已成為大陸政治生態最大弊病,這就是「政治霧霾」。

這位前大陸媒體人表示,要驅散大陸的政治霧霾並推進反腐工作,不可能只靠政府,獨立、權威的新聞業,才是建立陽光政府與透明政治的重要基礎。

不過,羅昌平指出,不少大陸媒體人仍然因為正常報導、因為揭露貪腐官員的劣跡而遭到騷擾、遭免職、遭逮捕、遭判刑……

習近平反腐,強調「黨要管黨」、要以深化改革推進反腐,並要求中共黨員增進黨性;中共當局甚至提出了懲治和預防腐敗的5年規畫,並且修改幹部任用條例,強調官員任用拔擢要「以德為先」。

對於中共當局的反腐決心與用心,不具名的專家表示肯定,但也提出了質疑。

專家分析,「改革風、反腐風吹起來,短期內可能會有風行草偃的效果,但是長期與根本上來說,自己的左手有可能效監督自己的右手嗎?」

在專家看來,要確保官員的廉潔性,長期來說一定要建立獨立於中共黨外的監督機制,媒體是不二選擇,「要落實反腐,就必須放開管制輿論的手,建立可長可久的監督機制,因為貪欲是人性,永遠伺機而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