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徐冰看回顧展:像鏡子照見自己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1.25 00:00
圖說:徐冰「鬼打牆」裝置藝術在北美館大廳。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他花兩年時間,親自在長城烽火台和城牆上,用手拓出31m長的一塊塊城牆拓片,組成「鬼打牆」裝置藝術;還用50萬隻的香菸,鋪成1500cm的「虎皮地毯」。「活了大半輩子,一直都在做創作。回頭看這些作品,它們像鏡子,照見自己。」國際當代華人藝術家徐冰思考著東西文化是否能透過語文的轉譯,達到真正的溝通;40年創作一路走來,他堅信:傳統必須激活,才可能在當代形成意義。同時,他更期許「從自身的文化背景出發,創作與西方藝術脈絡對話、互動,激盪出新的藝術動能。」今天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徐冰:回顧展」中,藝術家對自己藝海生涯作如上表白。

徐冰回憶自己在幼年時期,母親因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的工作繁忙,經常將他「關」在書庫裡。或因此,他日後藝術創作內容一直與「書」有著不解之緣。在他的成長過程,歷經1950年代後的文字改造、漢字簡化等運動,面對一批批新字的公佈與舊字廢除,以及對新字的再更改與廢除等對待文字的特殊現象和概念,在徐冰的心中種下了未來的創作因子-也就是「文字是可以『玩』的。」

徐冰認為「藝術家像是作品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傳達體」,每個藝術家將自己特殊的部分通過作品帶入藝術界,若是創作概念大於藝術的既有思維、打亂現有的概念,是讓人們的認識有所啟發與推進。徐冰透過特有的藝術手段,將東方的哲學思維方式及文化導入當代藝術創作中,作品對文字語言等溝通工具、藝術與文明的本質問題、不同物種與文化間的類似與衝突等進行批判性思考。創作形式從傳統木刻到裝置藝術、創造無法辨認的英文方塊字到文盲皆可識的標誌符號,從寫生風景到研究漢字性格的文字語言與符號學。

徐冰,1955年生於重慶,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邀請,以榮譽藝術家身份移居美國,長期活躍歐美,是國際藝壇極為重視的當代華人藝術家。2007年起返回中國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1999年美國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因徐冰的「原創性、創造力、個人方向,連同他對社會以及在書法和版畫藝術上的貢獻力。」特別給予獎助;2004年獲首屆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獎(Artes Mundi),當時評委會主席恩雅佐提及:「徐冰是一位能夠超越文化界線,將東西方文化相互轉換,用視覺語言表達他的思想和現實問題的藝術家。」;2007年美國南方版畫家國際協會(SGC International)授予「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肯定「(徐冰)運用文字、語言和書籍,為版畫和藝術界之間的對話,創造意義深長的影響」。

此次回顧展包括早期的素描與版畫、行動藝術紀錄,1990年代初期奠定其藝術成就與國際地位的關鍵之作《天書》與《鬼打牆》,後續發展以動物為角色的觀念作品、以中英文轉譯為題的《A, B, C…》、《轉話》、《英文方塊字書法與教室》,以及到1990年代末期以來,他受邀於國際間不同機構的主題策畫,進行在地對話的創作,如《文字寫生》、《煙草計畫》、《何處惹塵埃?》、《背後的故事》、《漢字的性格》等,以及他面對21世紀全球化社會處境,為表達具普遍性的個人關懷,如以紐約911事件為引,借六祖慧能之智慧的作品《何處惹塵埃?》,及用「標誌語言」製做一本全人類都看的懂的《地書》等22組件作品。展期至4月20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