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統一發票 棒球 寒流

耕耘生活 洪震宇的小旅行大革命

蕃騰人物/周宜樺 專訪 2014.01.22 08:42

不務正業是明日的專業

「那時候我39歲,想要換人生。」在開始做小旅行前,洪震宇當過《天下雜誌》、《GQ》副總編輯,不需更多形容詞,不到四十歲就有這些頭銜,外人直接先替你蓋上一個「成功人生」的章。但洪震宇的想法不多也不少,「別人認識我只是因為我的頭銜,但如果是我的頭銜重要,那我這個人就不重要。所以我開始想要做一個沒有頭銜的自己,唯有這樣,我才有辦法真正面對這個環境。當初是特地趕在十月底不上班,因為如果做到十二月,你就會想要領年終、就會想要撐到二月。要段捨離,想太多事情就永遠走不了。但我也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而是你工作到一定的時間,知道自己的目標,就可以去思考這樣的事情。目標要怎麼產生?就是要經過很多領域的學習和亂闖,過去我也常常換工作,這個也想試試看、那個也想試試看,最後才發現我想朝哪個方向前進。」

「你的人生有個目標後,工作的狀況不外乎就這幾種:第一,目標剛好和公司的相符,那就恭喜你太好了,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第二,你的目標和公司不同,但你又不想換工作,那就不要整天抱怨,不然和鹹魚沒什麼兩樣。」洪震宇也曾當過記者,跑過金融、傳統產業、設計,「我常常說,不務正業就是明日的專業,當記者時我對很多領域有興趣,也是這樣多方涉獵,我現在才有辦法跟不同領域的人對話、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你如果不理解人家,雙方就很難配合。永遠只想著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會很痛苦,想要讓人認識你,你就得先認識對方。」

記者往往是面對整個社會的第一線,將事實看個清楚,既使充滿正義感,但常常就是一種感受懸宕在心上,這空泛的理想要怎麼實現?洪震宇就此踏出旁觀者這個框架,「我做天下319鄉刊物,跑了台灣很多地方,報導的時候當然都是報導好的…但我也看到了很多問題,想要做協助他們去改善,如果站在媒體的立場,能力有限,所以我就開始想,那我還可以做什麼?可以怎麼做?」於是,從自己的職業做出一個革命性決定,洪震宇脫離別人給他的頭銜,一張簡單設計的名片上頭印著「故事人」三個字,「最好的工作,要靠自己創造。」

故事人的田野功課

台灣有著自己的歷史,各個族群足跡脈絡的遍佈、交疊,在各個小鄉小鎮,形成獨自一格的文化特色。故事人洪震宇,利用社會學的背景和多年記者經驗,在旅行時透過田野調查,挖掘在地人的故事,經過設計,與當地人討論,轉化成「體驗式小旅行」,讓旅人真正去體驗當地人的故事和生活。(圖/TED Taipei提供)

就這樣,從一顆細微砂粒中,找出整個天堂,洪震宇讓一個詩意的想望成真。「當記者就有點像是田野調查,是一個旁觀者,隨時都在記錄與觀察,但記者往往從題目出發,做完就結束。田野是和文化、歷史、社會氛圍有關係,看的東西比較廣,對一個東西有興趣後就持續地去了解它。」

「例如,我是對『食物』有興趣,一講到吃的我就精神很好,對很多菜都超級有興趣,所以我就以食物為出發點。食物,跟土地有關係;土地,又跟人有關係;人,又跟地方的文化歷史有關,接著就是農作、料理、文化內涵的關係都會出來。所以我透過這種方式,長期去觀察每一個地方的特色。但不僅是觀察,還要親身去感受它,實際地去做紀錄、拍照,在各地記錄後你就能做比較,為什麼這個農夫在這裡種這個?是不是背後有什麼文化因素?跟中國、日本有什麼差別?這些比較慢慢地累積後,你就會產生你的個人觀點,再用這個觀點去講故事、去旅行。」

(▲洪震宇及游智維在TED Taipei的演說)

「舉甲仙當例子,當地特產有黑糖、竹筍、芋頭、梅子,隨著季節變化,這也是經過一次次的累積,我才發現,而做小旅行,也就是要做出這樣的深度。」洪震宇到了女兒的幼稚園演講做分享,試著讓別的小朋友知道,這位「爸爸」的職業是什麼,「我就舉甲仙這個地方為例子,先和小朋友們講黑糖的故事,從砍甘蔗、榨甘蔗、到熬煮出來的黑糖,一個故事慢慢講,最後跟他們說,有隻山豬把秀琴姊家種的甘蔗都吃掉了,所以這是山豬認證的黑糖!連山豬也瘋狂。小朋友就一直笑,我就問他們,知道我的工作是什麼了嗎?其實我的工作就是找到這些素材,還有背後的故事,然後讓大家知道。」這就是洪震宇的工作,「然後,不斷地說故事。」

剖析在地小旅行

八八風災後,小林村滅村,災況令人不忍睹卒,甲仙大橋被沖毀,也連帶影響了地區經濟發展,楊力州導演的《拔一條河》,正是甲仙居民重新站起來的紀錄,而洪震宇和風尚旅行社合作,推動「甲仙小旅行」,兩天的旅行濃縮了當地居民的災後重生的酸甜苦辣,從去年九月開始,直到現在都還在進行中。「那時候發現,其實很多在地人、商家,他們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都想要重建甲仙,那何不把大家整合起來,利用這股力量。」(圖/鄒保祥提供)

「傳統的國民旅遊就是這邊看看、那邊看看,但我們的小旅行不看風景。例如甲仙,我們去看小林村,但小林村那種災區風景沒有人會看,我們是把地方的人找到,請他們說這個地方的故事。還有香草園、喝芒果汁、百香果汁、文香的南洋風味餐…讓旅人快速地掌握到這個人的生活故事、地方的特色,我們不看風景,但是看人。風景不是最重要的,沒有在地人,你自己來也能看到風景,但如果是自己去,你很難遇到這些人,聽到他們說這些事,但其實我們都知道,旅行最難忘的,往往是和在地人的對話交流。

「我也有開工作坊,教他們如何說故事,也有告訴他們,接道很多要來小旅行的電話,也要考慮價錢和品質的平衡,價錢低那品質就做不出來,還有讓他們知道如何為客人量身打造行程,教他們多方開發業務,就是希望讓『甲仙小旅行』能細水長流。」體驗過小旅行,讓人真正體悟到,經過設計,一趟旅行也能變得富有社會意義,幫助一個地方重建並給予他們永續發展的契機,但洪震宇的思慮很樸實純粹:「不一定是幫忙,是參與他們,讓他們有信心,告訴他們『你講得很好,有人願意聽』。小旅行時你看到的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他在講內心的話,這讓人感動,讓每個旅人和在地人都變成朋友。看風景的話,看完就再見,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在這片風景下的人,是如何在生活。

2013年的台灣設計雜誌,洪震宇被選為「新品種的旅行設計師」、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對我來說,那壓力很大,因為我做這件事情,不是為了要得到一個什麼獎,我最怕人家以為我做這個小旅行有什麼目的。」從沒忘記自己給予自己的「說書人」身分,洪震宇秉持著「找到在地故事、設計旅行、看見文化」的簡單理念,堅定地耕耘台灣的每寸土地,「在田野中,旅行是一種移動,移動到一個你不熟悉的環境,用新的角度去看他。我現在也得不斷地做田野豐富自己,因為演講時總不能每次都講一樣的,所以我會在台灣各地不停地旅行和思考。一般田野學者調查完、寫完報告就好了,但我在想的是,如何把我發現的這份美好去擴大,讓好的故事能被人家看到;透過好的旅行規劃,讓一個地方被大家肯定,協助在地人把這些故事變得更好;也讓旅人得到更有品質的旅遊體驗。

>>>看「深度甲仙」專題報導

>>href="http://n.yam.com/yam/life/20140110/20140110044581.html"target="blank">甲仙芋頭四兄弟 《拔一條河》故事未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