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女史無國界 落腳台大圖書館

立報/本報訊 2014.01.07 00:00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長年從事婦女運動、用相機捕捉女性身影的藝術家簡扶育,出於對婦女運動的熱枕,將長年拍攝的系列作品捐贈給婦女新知基金會。「作品就像自己的小孩,不知道嫁出去會不會找不到公婆。」簡扶育原本擔憂自己的作品無處落腳,如今終於找到永久的歸宿。

(上圖)藝術家簡扶育的《女史無國界》7日正式捐贈給台大圖書館,同時在圖書館的日然廳展出,簡扶育(背對者)親自導覽,講述當時拍攝草間彌生的經過。拜訪時,她對草間彌生設計的1百根碩大陽具模型感到震驚,她問草間彌生:「why?」草間彌生也回她:「why?」草間彌生告訴她,這個答案要靠自己追尋。(圖/楊子磊 文/李威撰)

作品發揮最大價值

攝影藝術家簡扶育為了響應性別運動,協助婦女新知基金會走更長遠的路,一口氣將《女史無國界》系列作品全數捐出。在婦女新知的奔走下,推出典藏作品的募款計畫,獲得贊助者的捐款,7日正式轉贈,由台灣大學書館永久典藏。

婦女新知董事長陳昭如表示,這是台灣頭一次有藝術家捐贈作品給非政府組織,再由非政府組織募款轉贈教育單位。她相信,藉助台大圖書館的專業性與開放性,《女史無國界》可以發揮最大價值,並得到最妥善的保存。

致力留存女性典範

簡扶育的《女史無國界》耗費10多年時間拍攝,記錄了13名台、日、韓的經典女性人物,共62幅作品。這一系列作品曾入選外交部的「台灣女攝影家海外回展」,多次在國內外展出。

捐贈計畫的捐款人代表趙淑妙表示,男性書寫的歷史,向來沒有女性的立足之地,於是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她說,簡扶育是台灣首位利用影像來記錄女性歷史的藝術家,保存女性的有限生命,記錄她們對工作的執著,以及生命所付出的努力,為新一代的女性留下典範。

這13女性典範,分別是來自台灣的畫家陳進、光復後首位女記者姚敏瑄、詩人陳秀喜、客家詩人杜潘芳格、泰雅族女子太巴斯.諾幹、病理科醫師李豐、昆蟲學家姚安莉;以及日本的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建築家長谷川逸子、漫畫家池田理代子;還有南韓的市議員安聖禮、藝術家尹錫男以及戲劇表演家李周實。

把握女性生命力

婦女新知前身「婦女新知雜誌社」1982年創辦時,簡扶育就是創社的元老級人物。她不只是攝影家,還是紀錄片製作人及導演。過去30多年,她以動態及靜態的方式,記錄台灣的婦女運動與社會發展。上個月,她才完成國科會的系列紀錄片《女科技人的一天》。

趙淑妙說,簡扶育的作品是以「女性觀點記錄女性」;簡扶育自己也認為,作品以「女史」(herstory)為名,就是想跟男性的歷史(history)有所區隔。儘管簡扶育表示,自己無法代替所有男性攝影師發言;但在她看來,男性鏡頭所呈現的女性,往往過於靜態;自己身為一名女性,她相信自己更有能力把握女性的「生命力」。

風格細膩 呈現自然面貌

她自我剖析箇中原因,或許是女人從小被教導要溫柔,所以不是以侵入的方式拍攝,手法也較為自然。簡扶育說,重點不在於她的攝影技術多好,而是她能呈現人物最自然的一面。

簡扶育舉例,就像拍攝《搖滾祖靈-臺灣原住民藝術家群像》時,就是以交友的方式,在聊天閒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訪談與拍攝作業。

不僅如此,女性比男性更能關注到細微之處。她以自身為例,1998年前往日本拍攝女建築家長谷川逸子設計的湘南台文化中心時,跟拍的還有另一名荷蘭籍男性攝影師。他在高處取景完成以後,頻頻向她說道:「It's great. It's great.」;同時,他對簡扶育留意於長谷川逸子在地面設計的兔子足跡感到不解。

▲藝術家簡扶育親自導覽解說作品,牆上照片是長谷川逸子與她所設計的湘南台文化中心。長谷川逸子告訴她,湘南台文化中心的大圓球,型態上有如女性子宮,內部空間是劇場。簡扶育認為,女人子宮所孕育的生命,正如劇場表演,上演人生百態。(圖/楊子磊 文/李威撰)

有別於男性偏好壯闊的景觀,簡扶育認為,女性的攝影作品常能凸顯女性的細膩特質。她認為,這種「陰性」、「柔性」的拍攝方式,不只特別適合女性,也適合拍攝所有的弱勢族群。

「有人說,台灣最美的是人,女人尤其美麗。」同樣是典藏計畫贊助人的立委尤美女表示,因為簡扶育的作品,「這些平凡而傑出的女性故事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台大校長楊泮池則表示,簡扶育的女史影像紀錄,就是留給學生的最好教材。

即日起自1月27日,「女史無國界」系列作品將在台大圖書館1樓的「日然廳」展出,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參觀。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