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馬英九硬要蓋 興隆路花木市場門可羅雀

自由時報/ 2014.01.05 00:00
斥資十億 連假日都人潮稀

〔自由時報記者陳慰慈/台北報導〕北市府斥資十億元興建、占地五千坪的台北花木批發市場,人潮始終不如預期,攤商嘆「生意難做」,平日可能整天沒人,業績最慘掛蛋。北市議員李新批,當初附近居民都反對興建,但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卻「硬幹」,根本是錯誤決策。北市市場處則回應,花木批發市場業績、人潮已逐年成長,逐步站穩南區花木批發市場的地位。

議員:連利息錢都回收不了

李新表示,現況經營不理想,與馬英九當年期待有很大落差,北市府自以為在興隆路蓋花木批發市場,能與台北內湖花市、建國假日花市做出市場區隔,但評估錯誤、沒做市場分析,加上鄰近新店、中永和也都有盆花市場,花木批發市場根本沒有足夠市場規模支撐,這筆投資可能連利息錢都回收不了,現卡在設計也無法轉型,一整個尷尬。

每年還花四十萬行銷費

市場處批發市場管理科科長高群荐指出,花木批發市場九十二年底委外「有限責任台灣區觀賞植物運銷合作社(簡稱植物社)」經營,九十三年四月正式營運,定位為北市南區盆花批發市場,後曾嘗試轉營大型景觀樹木卻失敗,坦言盆花重,民眾習慣在地消費,加上盆花市場競爭激烈,經營的確不易。

市場處按每月市場交易額,向植物社從中收取十%做為市場使用費,高群荐說,民國九十四年收取市場使用費九十萬四千元,最低雖僅七十六萬元,去年已成長到一百三十五萬元。市場處每年年終都會邀請專家學者,對批發市場經營進行評鑑診斷,協助輔導提高營業額,加上市場處每年還補助三十到四十萬元行銷費,舉辦DIY、講座,扣抵下來每年北市府收益不到一百萬元。

記者實地走訪花木市場,即使假日人潮也三三兩兩。有攤商說,平日常沒人,只有附近鄰居會來走逛乘涼,生存全靠經營老顧客,認為市場定位不清,加上批發無基本量控制,少量買花者也能以批價購買,零售、批發價格凌亂,收入截長補短,勉強打平,不少經營者哇哇叫。另一位攤商則反映,這裡最大優勢是停車方便,且為盆花聚集市場,方便民眾採買,但行銷手法需再加強,「DIY確實能帶來人潮,但民眾做完就把植物作品帶走,並不會進來消費。」

植物社:年交易額達目標

植物社經理黃承隆回應,花木批發市場以批發為主,目前批發年交易額超過一億元,已達到預期目標,有商家可能一天只接三組公司行號訂單,最高營業額就達二十萬元,一般民眾消費對店家營收影響不大;另強調舉辦DIY、講座都是為了刺激民眾買花慾望,對實質銷售絕對有助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