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海地新世代醫師 留鄉建設拒出走

立報/本報訊 2013.12.26 00:00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海地霍亂肆虐,營養不良和孕產婦死亡率為拉丁美洲最高,健康部門的資源設備也不足,但這些並不會讓一群在海地出生並接受訓練的新生代醫生感到退怯。

根據湯森路透基金會報導,米納潔(Mariline Menager)從238名申請者中雀屏中選,與其他13名醫生一同參加海地新的米爾巴萊(Mirebalais)大學醫院住院醫療計畫。

待在故鄉 為國家重建盡心力

他們這群新生代醫生希望能透過自身付出,來填補海地目前的醫生荒,並領導健康部門的復興。在2010年的地震中,海地首都太子港幾乎被弭平,健康部門也遭到重創。

「比起世上其他地方,我更想待在海地。這裡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醫生數量不足以照顧所有人的健康需求。」在米爾巴萊大學醫院擔任第一年住院醫生的米納潔於電話訪問中表示。

「我們正在重建國家,而我可以為此盡一份力。一部分的重建工作就是要建立健康照護制度。海地的各方面都需重建,無論是教育或健康。」她說。

就業環境差 醫師外流嚴重

由於資源不足、職業選擇及薪資過低等種種問題,海地的公立醫院很難吸引並留住醫生。根據波士頓醫學慈善組織健康夥伴(Partner in Health,PIH),在海地完成訓練的醫生中,有近80%會在畢業5年後到外國就業,好尋求更高的薪資、更好的工作環境及更多元的職業發展選擇,他們的目的地通常是美國及加拿大。

PIH一項就海地住院醫師計畫進行的調查發現,有55%的住院醫生在工作醫院無法使用網路;而最後留在海地的醫生,大多都是在太子港的私立診所工作。

現年29歲的米納潔正在對抗這股潮流,盡她之力想反轉海地人才外流的情形。她和其他於米爾巴萊教學醫院任職的住院醫生一樣,接受了海地及國外醫師的小兒醫學、內科及外科手術的訓練。

海地平均每1千人只有0.25名醫生照顧,相鄰的多明尼加則是每千人有1.88名醫生照料。亟缺乏具專業技能的醫護人員的情況,表示海地1千萬人口的基本醫療照護也面臨問題。

「海地的鄉村地區缺少醫護人員;在鄉村及偏遠地區的居民正面臨難以取得醫療服務的困境。」身為內科醫生的米納潔表示。她還有3年才會完成整個住院醫生的訓練。

「海地也有感染病肆虐的問題,像是HIV/愛滋及肺結核。此外,孕產婦死亡率也很高。」她說。

全球最大太陽能醫院

米爾巴萊大學醫院有3百床病床,超過30個診間,還有6個手術室。該醫院是PIH和其姐妹組織健康夥伴(Zanni Lasante)的合作計畫,獲得美國紅十字會、其他非營利組織及私人捐贈者一共55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6,490萬元)的資金贊助。

該醫院於今年3月開幕,是海地健康部門自2010年1月地震之後,最大型的重建計畫。海地的許多醫院、3所大學、主要的護理學校和助產士學校都在地震中付之一炬。

米爾巴萊大學醫院希望能為米爾巴萊鎮以及鄰近的兩個社群,也就是18萬5千人提供健康照護服務、孕期及緊急生產照護、營養不良治療、疫苗接種以及家庭計畫服務。

醫院能提供1千個工作機會,也將成為海地國立護理學校學生實習的場所。

這所醫院也將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醫院。晴天時,醫院的1,800個太陽能板將能生產電力,甚至能多於醫院所需,提供周邊地區的電力需求。天花板上白色的反射塗料能讓建築更涼爽,並提升15%的太陽能板效用。

對許多人來說,米爾巴萊大學醫院代表地震後其中一個明確的成就,這所醫院的重建過程主要由海地人領導。

「這間醫院還有我們在這裡所接受的訓練,都是海地人在幫助自己的同胞,照顧最脆弱的那群人;我們盡可能給與這群人最好的照護,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米納潔表示。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