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幸福調查:經濟教育最需改善

立報/本報訊 2013.12.23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涉入公民活動越積極者,越懂得如何透過各式管道改變社會問題,對於社會現狀也較為樂觀。」聯合勸募日前透過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公益幸福有感大調查」,得出這項結論;聯勸還發現,尤其在教育和健康議題上,民眾普遍認為個人參與社會的力量比起政府還重要。

聯合勸募23日召開記者會,發布11月間和東方快線合作的「公益幸福有感大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整體社會的評價僅4.69分(總分10分),最需改變的社會現狀為經濟,依序則是教育、政治與司法、環保以及健康;聯勸將網友參與的公益行為分為幾乎無作為、上網按讚的偏消極作為、發表評論和上街遊行的「偏積極作為」以及投身志工、捐物資、捐款「積極行動」4大類,結果發現積極行動派社會滿意度的分數較高。

雖然整體受訪者對社會的評價不及格,但聯勸秘書長陳文良表示,積極參與社會者不像當初假設的「越參與,對社會越失望」,相較於其他消極行動的受訪者,對於社會現狀較為滿意;他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因為越深入參與公民活動的人,較能知道從何種管道盡一己之力改善現狀,分數自然較為樂觀。

這次調查也發現,民眾在教育和健康參與比例最高,認為個人的投入比起政府和企業還重要,也較能改變現狀。陳文良進一步指出,尤其網友填寫問卷時,對於教育議題的討論非常熱烈且多元,舉凡貧童營養午餐、偏遠地區弱勢就學、升學壓力、畢業後就業、校園罷凌等問題,受訪者普遍認為可以透過自身力量改善。

陳文良說,隨著科技載具的日益更新,年輕人關心公共議題有增長趨勢,普遍的行動脈絡是先透過網路按讚、參與社群討論在到公民活動的參與,他以聯勸年度捐款為例指出,月捐500元的小額捐款人有3分之1都是年輕人,因此他們目前正著手開發新興工具,吸引年輕族群的參與和捐款。

聯勸今年共收到600多件申請案,其中可受理幫助的約有490到500案,總經費約需3億5千萬。申請案的種類依序為健康、教育和經濟,陳文良分析,政府角色的逐漸介入、下修貧窮線、放寬中低收入戶資格,是讓經濟申請案變低的部分原因,不過今年的募款相較於去年同期僅有8成,他呼籲,有能力之士可多多響應。

「公益幸福有感大調查」問卷設計共分為「對台灣社會滿意度」、「何種力量投入最能有所改善」以及「曾透過哪些方式來改善」3層面,其中第一項又分為教育、健康、經濟、政治司法以及環保5個部分,此次調查對象集中使用網路的民眾,有效樣本共有1,538份。

(圖說)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陳文良表示,公益參與越多的民眾因為在行動中對社會現況的認識加深,且相信一己之力仍可改善現狀,進而對當前社會的評價也較為樂觀。(圖文/楊子磊)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