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面對青年貧窮化:民進黨首次執政的觀察(下)

立報/本報訊 2013.12.19 00:00
民進黨首次執政的觀察──工時法案爭議始末(下)

■劉侑學

台灣民主化的發展歷程,打開福利政策、勞動制度擴張改革的機會之窗,實際上縮短工時的政策早在1989年首次地方縣市長選舉出現,當時成立不久的民主進步黨4位縣市長候選人提出「週休二日」的政見,不過卻在當選之後無疾而終;1990年代,國民黨政府雖然曾有雖短工時的規劃,也都未能實現,直到2000年的總統大選,工時議題才正式躍上政治舞台。

然而,政黨惡性競爭以及行政內部不同調,打亂民進黨政府在工時修正案的如意算盤,府院最初堅持的每週44小時版本被在野國民黨的84小時議案取代,行政部門在第一時間就表達不會覆議的立場,但同一時間也開始研議工時修正之後的影響評估,並且考慮延後一年實施。

執政黨力求翻案

扁政府執政的初期,遭逢美國網路泡沫化而來的經濟危機,大環境不景氣又加上10月27日陳水扁總統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會面,當時力推84工時的國民黨,黨主席連戰卻主動釋出延後兩年施行的「善意」,雖然會後因當時行政院長張俊雄宣布核四停建,導致兩黨會談的破局,卻再度誘發執政黨翻案的念頭。11月21日首次總統陳水扁召開包括副總統、黨主席及三大秘書長、立法院二長等在內的9人決策小組,會中決定於隔天行政院會通過《勞動基準法》修正案,將雙週84小時再度改為每週44小時,積極回應在野黨提出延後實施縮短工時案的意見。

針對民進黨的提案,國民黨則表達有條件支持縮短工時翻案,不過前提是扁政府要撤回2002年實施週休二日的政策承諾(即每週工時調整為40小時),立院就會配合修法,先實施每週工時44小時,二年後實施雙週84小時。

面對工時案可能退回行政院版本的危機,引起勞工團體的抨擊,並隨後宣布成立「八四工時大聯盟」,由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邀集包括台灣勞工陣線、銀行員工會聯合會、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苦勞網與全國產業總工會等團體進行串連,力抗政院版的翻案動作。

受到勞工團體抗議的壓力,國民黨承諾會在投票時使用甲級動員,堅持八四方案。再者,在野黨也質疑民進黨未能有效協調勞資雙方達成共識,也缺乏與在野黨協商的誠意,政院版在屢次遭到封殺不過。12月19日民進黨團突襲提出工時修正案,但仍舊無法突破。會後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大聲批評,如果國民黨執意阻擋工時案,從明年元旦起將對企業界發出說帖,「讓外界知道國民黨如何惡搞」,他強調「過去民進黨一直切不進產業界,現在國民黨卻為了兩小時給民進黨機會」;而面對勞工團體的抗議,則認為現階段反對行政院案的都是國營事業勞工,「因為他們沒有成本概念」。

兩天後,在野聯盟主動提出折衷版本,並且得到資方代表的初步認可。折衷版仍維持雙週84小時的規定,但經勞資協調報請地方主管機關同意者,得實施每雙週88小時的工時設計;不過,隨後八四大聯盟則明確表達反對的立場,認為折衷版是「真四四、假八四」。不過,基本上朝野之間在後期針對折衷版本較有共識,但在彈性工時的細節,例如勞工同意之比例、實施的緩衝時間卻仍有歧異,在野聯盟主張一年,民進黨團則堅守兩年立場,若協商未果,將交付表決決定(但民進黨仍僅會將44版本交付表決,突顯在野聯盟需為84工時修正案負責)。

惟由於陳水扁先前一席「逢扁必反」與吳乃仁「好膽麥過」的言論,激怒國民黨部分立委,工時修正案於12月28日又再次遭到封殺,歷經3度闖關失敗,2001年實施雙週84工時確已成為定局。在行政院版確定失敗之後,陳水扁總統則向企業界喊話,希望工商大老發揮對朝野立委的影響力,不要訪迄任何機會,再度改變工時。

相互陷害又彼此解套

總的來說,工時議案的整體發展就是兩黨「相互陷害又彼此解套」的過程,從單純的看法爭議,一路演變成政黨鬥爭的工具,意外促成較為進步版本出線的局面;卻又在資本家強力介入下,意外促成84工時版本的國民黨又貼心放出緩衝期間的訊息,非預期地誘導執政團隊在工時議題走回頭路,凸顯出民進黨的保守本質與階級屬性。從民進黨在態度上的轉變,甚至最後以親資本家的立場為事件劃下句點,更能清楚看見其對於改革議題的工具性認知。不過工時議題並未全然落幕,後續扁政府在2002年12月25日公布施行工時彈性化修正條款,修正「2週變形工時」、增訂「8週彈性工時」規定、簡化延長工時之要件、程序及時數規定,大幅度增加工時的彈性化程度。

民主化的腳步對於勞工運動而言,似是阻礙而非助力,限縮進一步擴張的想像與可能性,因為工會或勞工團體在民主制度的結構下,偏好採取國會遊說、與民意代表合作的策略,而放棄費力的組織工作,進而造成自身力量不斷地流失。選擇與政黨合作推動改革議題的後果,就會隨議題本身爭議性而有所不同,一旦面臨社會衝突升高或是資本家開始關注施壓,改革腳步裹足不前甚至是遭到政黨背叛,則是可以預想到的結局。

為文的目的欲藉由歷史事件揭開政黨宣稱進步性的面紗,被迫接受的改革結果又如何在事過境遷後,荒唐地轉化為自身政績大聲宣揚;更且重要的是,從最近官方公布的兩份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台灣工時在「低估」(因其中一份報告的調查方式是訪問雇主)的情況下仍名列世界前矛,足以看出在資本主義生產體制的環境之下,進步法案本身的侷限性。最後要補充的是,囿於版面之故,文中僅以政黨為觀察對象,但事實上工會或勞工團體在工時修法的過程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許多團體與政黨的互動頗耐人尋味,何學政在其碩士論文《我國工會與政黨關係之研究》有十分詳細地描述,一併推薦給讀者參考。

(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圖說)84工時引起勞工團體的抗議,希望藉由上街遊行,為自己爭取權益。(圖文/本報資料室)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