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渴望勝選之想像。
台灣首府之地臺北市向來是藍軍選票的大本營和鐵票區,從選民結構來觀察,如果把台南稱為綠油油的地,則臺北稱為湛藍藍的天一點都不為過。民進黨唯一一次在臺北市執政也是在阿扁時期。在民進黨已連續在野八年的焦慮狀況下,全黨上下無疑對重返執政高度期待。正是民進黨整體迸發出來對權力回歸的高度期盼與強烈渴望,才會使黨內不少人對於柯文哲寄予厚望,即使柯文哲不願加入民進黨,也有不少綠營支持者及政治人物願意向柯妥協。對於在野的民進黨而言,只要能夠有重新執政的機會,即使是付出代價也未嘗不可,此種思維在目前民進黨內部並非少數。系出綠營同門的柯文哲至少給了民進黨或許可以奪下臺北市的某種想像空間。
其二,刺客效應之想像。
較於百年老店國民黨,民進黨創黨至今不到三十載,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政黨,雖然民進黨資歷不深,但民進黨也仍然面臨人才斷層之困境,特別是民進黨無法在台灣中北部的選舉中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始終無法改變藍軍長期坐擁北部的絕對優勢。造成民進黨此種困境的原因除了選民結構之外,還與民進黨缺乏長期在北部耕耘的戰將有關。在此種狀態下,民進黨當然希望能夠採取刺客效應,來向國民黨在北部的大本營發動進攻。而非典型的柯醫生無疑是相當不錯的刺客人選。透過刺客效應來拉抬民進黨在北部的士氣,從而為民進黨的七合一選舉帶來利好效應。
其三,牽制藍營之想像。
從2014年七合一選舉的總體選情來分析,藍綠攻防的重頭戲還在六都的市長選舉,而台中市無疑又是藍綠雙方對決之焦點所在。對於民進黨而言,由於執政黨表現不佳,總體選情情勢相對有利於在野的民進黨,目前綠營在南台灣的選情相對比較穩定,在這種狀況下,民進黨在選戰佈局上當然希望能夠在臺北、新北市等選舉中有效牽制國民黨,從而把優勢兵力集中在中台灣之台中市,如果民進黨能夠有效拿下台中市,當然對民進黨進軍2016有決定性的加分效果。因此,具有高支持度,非民進黨出身,且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柯文哲醫生自然成為綠營的最愛,即使柯醫生不能拿下臺北市,但仍然可以在臺北市的選戰中有牽制國民黨,這本來就是民進黨選戰策略的重要一環。
其四,民心可用之想像。
馬英九連任以來,台灣社會公民運動接連出現,儘管這些公民運動是隨著重大議題的出現而呈現出來,然其所產生的社會動員能量卻是藍綠兩黨皆無法忽視。雖然民進黨在這些公民運動中並未扮演實質領導之角色,但顯然雙方在反對執政黨施政方面仍然有諸多的共同利益,這也給民進黨希望利用公民運動為其所用的操作空間。而柯醫生在臺北市的較高支持度,客觀上也與當前社會氣氛普遍對執政黨表現不爽有很大的關聯性。民進黨當然希望利用柯醫生來拉攏民間反馬的這股士氣,從而為其選舉服務,因此如果把柯醫生納入民進黨選舉結構之中來,自然對民進黨選情絕對有幫助作用。
客觀而論,民進黨之所以對柯醫生產生上述想像空間,其實質卻是民進黨面對北部選戰困局不得已不為之。然問題是隨著民進黨將柯醫生成功納入體制體系之內,未來打著民進黨旗號的柯醫生能夠繼續保持較高的民意支持度,恐怕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特別是如果民進黨內部氣圍全然把七合一選情都押寶在柯醫生一人身上,恐怕對民進黨絕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