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吳興國「蛻變」卡夫卡奇幻夢境

民生@報/陳小凌 2013.12.18 00:00
圖說:當代傳奇劇場創作《蛻變》彩排。兩廳院提供。

【文/陳小凌】舞台上以水墨比擬出如夢似幻的東方印象,於黑白相間的線條中給予觀眾抽象的想像空間-山陵、飛鳥、人影,一根小草的形象,象徵著卡夫卡與吳興國之間的連結,連結著每一個努力生存,遭受挫折,又充滿韌性的生命。

劇場出身的王奕盛在《蛻變》影像創作中,特別注重影像與表演的合作,認為兩者間應是互相配合,而非互相侵蝕與干擾。一開始,影像設計王奕盛從卡夫卡的畫作中尋找靈感,由於卡夫卡的作品太過抽象,在舞台上呈現的力度有限,最後在高行健的水墨作品中找到最合適的氛圍。

但是,王奕盛試過許多種水墨畫慣用的媒材,卻找不出高行健畫作中神祕的結晶體質感,由於高行健長居法國,最終嘗試使用法國水彩紙,才找到對的感覺,經由一次次討論分鏡,花了半年時間畫出一張張精緻的水墨圖稿,總共耗時一年,才完成今天舞台上細膩又緊跟表演脈動的影像。

融合京劇、崑曲、舞台劇及現代舞,《蛻變》取材自捷克小說家卡夫卡的《變形記》, 描述一個青年在一覺醒來之後變成一隻遠古的大蟲,以六場戲「夢」、「醒」、「門」、「愛」、「禁」、「飛」在舞台上展開六個奇幻夢境,探討現代生活的迷幻與蕭索、悲傷與浪漫。

作曲王乙聿將情感的表現側重在大提琴與琵琶中,讓音樂走在劇中人之前,挑起觀眾的情緒與思維。劇中使用一般只出現在街頭廟會的迎神樂-北管,用旋律強烈嗩吶與鑼鼓撼動古典寂靜的戲劇院,表現出由人變蟲,天地人共存的莊重與威嚴。獨腳戲的劇中人孤獨感,給音樂、影像與表演創作者無限的想像空間,但又緊緊地把三者聯繫在一起。

《蛻變》售票已達八成,從12月19日至22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演出前後特別請到耿一偉、張大春、張小虹、孔令信、楊照等藝文人士進行導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