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過度偏重中國市場 顏慶章示警

自由時報/ 2013.12.14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前財政部長、首任駐WTO常任代表顏慶章昨以「徘徊十字路口的台灣經濟」為題演講指出,近年來台灣經濟欠缺活絡,就是因為國內投資嚴重不足,海外生產比重超過五成,導致國內就業機會不足與工資無法提升,政府應導正「由台灣製造」(Made by Taiwan)的迷思,積極力行「在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並調整「過度偏重中國市場」的經貿策略。

顏慶章表示,我國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由二○○○年的十二.四%攀升至二○一三年的五十二.九%,其中九成是外移到中國的台商。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美國商會今年的「台灣白皮書」就點出此問題,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七月也警告,中國經濟成長若減少一個百分點,台灣將減少○.九個百分點,是中國貿易伙伴面臨最嚴峻影響者。

他指出,兩岸於二○一○年六月簽署ECFA,由於ECFA如同FTA,目的在營造台灣與中國更互惠的經貿關係,政府甚至積極鼓勵國內業界與中國發展各種型態的合作,在愈發緊密經貿關係的氛圍下,台灣經濟勢必加深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政府以堅定的意志簽署ECFA,難怪對IMF的警訊視若無睹。

他認為,國際領域的任何交往,從來就不可能出現政治與經濟可分離的安排。兩岸洽簽ECFA以來,國人應一再感受到國家主權與尊嚴的屈從,且未被告知台灣須同步開放絕大部分的市場。何況,似乎只是台灣自我擱置政治爭議,中國並沒有任何些許模糊空間,中國仍全盤否定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台灣遭受中國毫無模糊的鄙視,竟還期待形成更緊密的經貿結盟?

應力行「在台灣製造」政策

顏慶章建議,應由三條路徑讓台灣經濟重返正軌,首先,政府應導正「由台灣製造」的迷思,積極力行「在台灣製造」的政策。生產基地外移,不僅減損資本形成,更斲傷國內就業機會。其次,政府應充分尊重市場機能,目前所謂的「民營化」,只是將政府持股降至五十%以下,政府仍有主導權,除了潛藏諸多弊端外,也減損整體競爭力。

調整經貿策略 兼顧全球市場

另外,政府應重新思考對外經貿策略,由過度偏重中國市場,調整為兼顧全球市場;台灣經濟已過度依賴中國,但政府仍繼續深化台灣與中國經貿結合,姑且不論將會涉及國家安全疑慮,就市場風險而言,政府也應調整經貿策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