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星國暴動 民間籲反思勞工政策

中央社/ 2013.12.11 00:00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特稿)新加坡發生40多年來首起暴動,震驚全國,外籍勞工燒車、砸車,激起新加坡社會多種反應,有人開始呼籲正視勞工的處境。

「新加坡?暴動?這兩個字怎麼會連在一起?」這是8日晚間暴動發生後,絕大多數新加坡人以及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國人的第一反應,新加坡一向予人安全、治安好的形象,此次事件,著實震驚了新加坡和國際社會。

這次暴動起因來自1個印度工人被私人巴士撞死,圍觀的其他工人起而攻擊巴士司機和前來支援的警車和救護車,新加坡警方雖仍在調查,不過官方已定調這是1起「孤立事件」,事發後3天已起訴27人。

新加坡官員指出當天事發現場有濃濃的酒精味,判斷應該是這些來自南亞的工人酒喝多了,因此準備在小印度區下達禁酒令。

酒精可能是催化事件的因素之一,但禁酒了,迅速起訴暴動者了,這就算正視問題了嗎?就能保證不會再有下次嗎?讓人想問的是,1場車禍怎麼會變成400多人參與的暴動?

新加坡是倚賴外來勞動人口的國家,540萬總人口裡,200萬是外國人,其中的130萬人從事勞動工作,來自南亞包括印度和孟加拉的人,多半在建築業,他們1天工作10到12小時,忙碌了1天,回到宿舍要面對的是好幾人擠在1個小房間的環境。

這些工人每個月的薪資約在1000新幣(約新台幣2萬2400元)上下,但他們第1年往往存不到錢,因為要交給仲介約8000新幣的仲介費,一成不變的日子裡,每週放假日到小印度區和同鄉喝酒狂歡,成了苦悶生活的唯一宣洩。

「其實是真正去正視勞工在生活待遇上及工餘後妥善處理他們消閒空間問題的時候了。我們總是『勞工、勞工、勞工』地把這族群釘死在一個『純屬勞力資源』的價值層面上,我們並沒有嚴厲執法去維護這些族群的生活條件。」擅長社會觀察的新加坡作家吳韋材是這麼看的。

新加坡上回暴動,是1969年的馬來人和華人衝突,有外媒分析這次也是種族衝突,但時代早已不同,這次也沒有出現印度人被攻擊事件,更深層的看,這應該是1場階級衝突。

吳韋材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這些勞工累積了長期不滿的情緒,被資方剝削,也不能投訴,因為投訴了要被扣錢,一旦酒醉,平時壓抑已久的情緒,就會爆發出來,「除非今天新加坡不需要這些人了,不然就應該好好思考這些人需要休閒空間」。

「勞工也是人,不是人肉機器,不能說喝點酒是錯的,那裡聚集的不僅是人的身體,還有異鄉苦悶的心靈」,吳韋材認為,這次事件提供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人1個很好的深思機會,是1場很好的考驗。

這起事件也再度挑起新加坡人對政府引進過多外來人口的不滿,事發後不少網路上的憤怒留言,多是要這些外勞滾回去。

但也不乏有反思聲音,主流媒體「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描述了外籍勞工並不優渥的勞動條件,認為應該提供他們更多的活動和空間,當他們願意留在新加坡認真工作,受益的其實還是新加坡。

其實,這次暴動並非新加坡最近1年多來令人震撼的新聞。就在1年前,上百名中國大陸籍的巴士司機因為不滿同工不同酬,採取了不上班的消極罷工方式,表達抗議,打破了新加坡26年來沒有罷工事件的紀錄。

陸籍司機罷工事件同樣震驚新加坡社會,同樣在2天內迅速落幕,同樣好幾名司機迅速被起訴並坐牢,還有同樣的是,這2次震驚新加坡社會、讓新加坡人開始反思的事件,都是由不諳新加坡潛規則的外國人引起的。

當然,各國有各國的規矩,外人應該尊重,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和諧是要務,但多次偶發事件集合起來就不會是巧合,若能藉此契機,重新審視勞工政策,甚至更深層地尋找1種尊重「人」的價值觀,未嘗不是新加坡轉變的好時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