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塑毒!台大:爬PVC地板 幼兒增2.5倍過敏風險  

NOWnews/ 2013.12.06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塑化劑的健康損害在這!新北地院日前以塑化劑經人體代謝後,48到72小時就會排出,輕判廠商只需賠消費者120萬。台大醫院今(6)天公布早在塑毒事件爆發前,針對483名新生嬰兒的長期追蹤研究結果,證實接觸含塑化劑的玩具、鞋子,甚至爬PVC巧拚地板,嬰幼兒罹患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會增加2.5倍;且當年誤喝添有塑化劑益生菌的寶寶,尿液塑化劑濃度也異常高出1.5倍。

2011年國內爆發塑毒風暴,許多食品和飲料都被發現添加塑化劑DEHP(鄰苯二甲酸酯),消基會替561名消費者向33家業者提出團體訴訟,創紀錄求償25億元,但新北地院今年10月判決,統一等16家廠商僅需退費、賠償120萬6678元,其中悅氏運動飲料甚至只賠9元,消費者痛批法官「把我們當乞丐」。

塑化劑,代謝後真的無損健康?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陳保中早從2004年開始,就針對台北地區醫學中心、醫院和診所出生的483對嬰兒與母親,進行長期追蹤,並在懷孕、2歲以及5歲時,分別收集3個階段的尿液樣本,分析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和異位性皮膚炎的關聯性。

檢測結果顯示,2歲時,孩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遠比懷孕、5歲時的數值為高,推測可能來自環境的污染。陳保中說,DEHP常用於玩具、鞋子、塑膠製品,BBzP(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則廣泛存在於PVC地板,2歲之前的嬰幼兒,習慣在地上爬行,可能因此攝入塑化劑。

檢測發現,2歲男孩的尿液中DEHP的代謝物MEHP(鄰苯二甲酸-單-乙基己基酯)濃度越高,其血清IgE濃度也越高;另外,2歲孩童的尿MBzP(鄰苯二甲酸單苯基酯),即塑化劑BBzP的代謝物,數值越高,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也越高。

陳保中強調,這項研究結果證實,嬰幼兒如果在早期生活接觸塑化劑DEHP,在2歲左右時,就會增加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疾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5倍。他建議,家長應儘量避免讓嬰幼兒接觸使用DEHP和PVC的塑膠製品,改選用較安全的PP、PE材質。

更驚人的是,陳保中說,研究中還發現,有些寶寶尿液中的DEHP濃度,竟比一般寶寶多出50%,仔細一問,原來媽媽全都有買健康食品的益生菌給寶寶吃,不知不覺吃下過量塑化劑。不過,他也說,目前市售產品,在改過配方之後,應已沒有相關疑慮。

至於外界關注塑化劑對生殖系統的毒害,陳保中說,將是研究的下一步重點,預計必須追蹤至孩童9歲,可明顯看出性早熟、生殖器官影響時,才有定論;台大醫院此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國際學術期刊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